各位网友,大家好!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部水运局郭青松副局长为大家介绍《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定出台情况。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部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交流!
首先想了解一下,《意见》的起草背景是什么?
我国是内河航运需求和运输规模最大的国家,内河通航总里程、内河货运量稳居世界第一,长江、珠江、京杭运河串联起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河航运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2022年4月第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2024年2月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先后作出“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强化‘公转铁’、‘公转水’”“优化主干线大通道,打通堵点卡点”等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内河航运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我国内河航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内河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船舶平均吨位等关键指标实现翻番,为推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内河航运还有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是一些航道还存在堵点卡点,港口枢纽辐射能力不强,运输组织化水平还不高,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做强国内大循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抉择,对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构建新时代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1+1+N”政策体系。第一个“1”,是经国务院同意,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第二个“1”,是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共同印发《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您刚才提到,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六部门刚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近年来首次多部门共同发布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文件,请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大家知道,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文件,为长江等内河水运加快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时隔十多年,六部门联合发力出台《意见》,共同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第一,服务国家战略。出台《意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构建畅通高效、绿色智慧、安全韧性、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不仅关系到加快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也关系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深入实施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客观要求。
第二,着力要素协同。内河航运发展涉及设施装备、运输服务、运输组织、产业融合等多个方面,需要各部门加强各要素协同。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进一步推进水网与航运网融合发展,加强土地、环保、资金等要素保障;在内河自身发展方面,把握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推进航道、港口、船舶等关键要素协同发展,等等。《意见》的出台是各部门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方面共同政策指向。
第三,突出发挥合力。作为面向2030年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意见》的发布有利于统一认识、明确思路,推动各部门、各地方形成共同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支撑。此次《意见》在提高内河航运运输组织效率、助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方面提出了哪些创新举措?
去年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提出,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强调要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我部深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围绕发挥内河航运大运量、低成本作用,着力提升运输效率,在《意见》中提出了一些创新举措,主要包括:
一是提出有序发展内河水运平台经济。有序发展具有船货匹配、物流查询、运输组织功能的内河水运网络货运平台,能够有效减少船舶空驶和等货时间,提升运输组织效率和船舶经营效益,降低运输成本。《意见》提出鼓励相关港航企业开展网络平台水路货运业务,研究建立适应新业态发展的管理制度,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二是提出建设通港达园短支航道。近年来,为破解内河航道与重点工业城镇产业园区间联通不足、服务产业发展不够等问题,长三角等地区探索建设一批投资小、里程短、实施快、效益好的通港达园航道,打通水运“最后一公里”。《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内河航运与重点临港产业、物流业的衔接,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实现短支航道“通港达园”,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三是提出因地制宜发展船队运输。船队运输具有运量大、配员少、成本低、能耗低等优势,在上世纪中后期曾是我国内河运输的主要方式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航道的标准化,船队效能可以大幅提高,为船队运输重新焕发生机提供了新的场景和机遇。《意见》提出:结合通航条件、货源情况因地制宜发展船队运输,鼓励长三角等水网地区培育船队经营主体,探索机动船与驳船组合运输模式,充分利用航道和船舶标准化条件,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
近年来内河航运的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在加快,这次《意见》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内河航运本身就是具有绿色优势的运输方式。我国作为全球内河船舶最多、货运量最大的国家,推动航运绿色化既是优势所在,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意见》重点从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一是积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有序的原则,逐步提高新建内河船舶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比例。针对中小型船舶、中短距离运输场景,加快电池动力技术应用,鼓励电动船定班、定线规模化应用;针对内河中大型船舶、中长距离运输等场景,积极推动 LNG、甲醇动力等技术应用,积极探索氢燃料电池动力技术应用。同时,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注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和支持政策、推动构建绿色航运产业链。
二是建设绿色低碳港口。加强码头绿色改扩建,加大内河港口码头改扩建力度,在原有基础上建设一批岸电、油气回收设施,推进内河干散货专业码头抑尘设施建设。积极建设内河近零碳码头,鼓励港口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推动港口机械和港内运输工具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动大宗散货疏运优先使用铁路和新能源货车。
三是大力建设“美丽航道”。开展“美丽航道”建设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以设施美、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为内涵的航道改造,全面改善航道通航环境。开展绿色航道养护行动,严格落实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推广应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开展疏浚土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航道建设与生态环境相统一。
《意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内河航运智慧创新方面有哪些举措?
一是推动基础设施智慧化转型。结合近年来数字化发展基础和内河航运发展特点,研究制定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建设评价标准,推进高等级航道和具备条件的内河主要港口应用智能感知设备、数字孪生等技术,推动港航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化发展。
二是推动运营服务和管理智慧化转型。聚焦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提升,创新港口数据服务、推进跨区域通航建筑物船舶过闸联合调度,加快“智能卡口”“船舶AI智能监控”等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监管水平。
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内河智能航运,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划定适宜航段开发智能航运航线,通过船舶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安全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推动航运贸易数字化发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发展动能。
我们注意到,《意见》中提到到2030年,“长三角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基本建成”。能否介绍一下推动这项工作目标的主要考虑?
长三角地处长江与京杭运河两大内河大通道的交汇处,水网密布,内河航运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具备引领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高度重视内河航运发展,“水运江苏”“航运浙江”“水运安徽”等相继实施,内河航运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推动物流降本增效、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今年,我部将联合长三角三省一市人民政府印发行动方案,从提升航道网络通达水平、提升港口枢纽功能、提升运输组织效率、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加快绿色智慧转型发展、持续提升行业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措施,推动长三角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长三角将立足航道、港口、船舶、运输组织等要素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效益充分发挥、绿色智慧转型升级,形成一批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形成示范效应,进一步带动全国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在内河航运安全发展方面,《意见》有哪些重点举措?
我们坚持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立足平安航道、平安港口、运输安全及应急救助,《意见》提出内河水运安全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聚焦防范化解船舶碰撞桥梁安全风险和妨碍河道行洪安全风险,大力推动平安航道建设;二是聚焦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安全管理,推动平安港口建设;三是聚焦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重点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强化运输安全管理;四是聚焦加强库区湖区等重点水域应急救助基地建设布局、深水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和应急救助合作机制建立,有效提升应急救助水平。
特别是在水路客运方面,《意见》提出加大客船设施设备安全投入,实施特定航线“一线一策”、重点水域“一域一策”的安全监管措施,严格执行恶劣天气禁限航措施,依法落实内河渡口渡船安全属地责任等重点任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各位网友,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郭青松副局长,也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下期见。
谢谢主持人,也谢谢大家对水运事业发展的关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