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交通运输部网站在线访谈。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副主任孙海同志,请他向大家介绍“高素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相关情况。孙主任,您好!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通过交通运输部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进行网上交流。
孙主任,先给我们介绍一下“高素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吧。
好的,主持人。对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人才队伍精良专业、创新奉献”的工作部署,在部人事教育司和相关司局指导下,职业资格中心具体承担了“高素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交通强国试点任务。试点聚焦交通运输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涵盖了人才教育、使用、评价和激励等方面,重点是要建立交通运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人才工作智库,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资源专业能力,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劳动者大军。
试点工作于2021年7月获得批复,计划于2025年底前验收。总体上看,试点工作任务取得了预期成果,为“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设施网络更加完善、战略支撑更加有力、运输服务更加高效、技术装备更加先进、开放合作更加深入、治理体系更加完备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支撑。
好的,那根据目前总结的情况,“高素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主要在哪些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按照中心要为部党组决策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从业人员技术技能提升服务的职责定位,对照“高素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任务,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
一是着力强机制。努力构建推动试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在部层面,坚决按照部党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部级层面,注重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交通运输部共同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备忘录》建立的两部工作机制下推动交通强国试点工作;在行业层面,在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体系、职业资格工作体系、职业建设联系点体系、交通技术能手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构建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体系,引入交通类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体系,推动形成部省联动、部门协同、相互支撑、共同参与的“高素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协作机制。注重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牵头成立全国交投行业人才发展联盟,指导全国港口航运产教融合共同体规范开展工作;结合不同地域发展需求,指导成立江苏航空职业教育联盟,出席新疆交通运输产教融合发展交流大会,会同河南交通投资集团联合举办试点工作推进会。
二是着力强研究。紧跟部党组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需求,紧盯新业态、新模式、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以高素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交通运输人才研究》为载体,以人才研究、职业研究、业态研究、比较研究为牵引,组织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系统性研究,推动建设人才工作智库,形成《交通未来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关于引导低空经济人才培养规范化发展的建议》等系列研究成果;围绕贯彻落实部党组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方案》,注重吸纳和推广各方在人才队伍培养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为部建言献策、为行业各方提供咨询支撑,持续推动交通运输人才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三是着力强开发。紧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加强交通运输领域职业发展监测,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司局指导和支持下,加大交通运输新职业开发力度,2024年和2025年分别开发并申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新职业。受部人事教育司委托,会同铁路、民航、邮政等方面共同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交通运输职业分册)》,构建“大交通”职业分类体系。正在组织编制10项国家职业标准,努力在职业分类及职业标准方面为行业技术技能人力资源管理夯实基础。
四是着力强教育。丰富技术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过去以交通运输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对象,扩展到在校学生及更广泛的从业者;从新法规新技术新设备及工作热点难点为主要内容,扩展到行业发展前沿展望、学术交流、新时代交通精神等领域,丰富了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思政教育为一体的终身学习内容。用心打造“大国工匠进校园”“大国工匠面对面”等系列思政课品牌。去年11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共同主办、中心具体承办的“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助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专家创新大讲堂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这是专家创新大讲堂首次走进交通运输行业,以许振超、严新平、苏权科为代表的行业院士、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围绕加快交通运输人才培育、支撑交通强国建设主题,开展前沿学术技术研讨,交流展示最新成果,启发了专家学者和青年人才战略性、前瞻性思考,社会反响热烈。今年5月,在部人事教育司指导下,由我中心主办、东南大学承办的“专家学者、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及7月指导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举办的“交通工匠面对面”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走进校园、走进师生讲授思政课,“面对面”交流行业发展,分享从业经验,弘扬了新时代交通精神。
五是着力强评价。努力优化职业资格服务。发挥职业资格考试选才作用,试点至今组织百万人次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选拔通过近20万人。积极开展公路养护工、航标工、汽车维修工等8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该项工作是我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深化合作、共同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改革的积极探索,也是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为部属单位人才招聘工作提供服务;为相关地方省厅、系统外企事业单位和高校人才测评工作提供服务。着力提供全方位、全流程、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测评类型包括公务员招录遴选、人员公开招聘等,形式涵盖笔试、面试、专业能力测试、心理测评等,测评质量和标准达到行业新高,对优选优进各类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是着力强激励。积极参与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以企业、院校等单位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竞赛体系,行业上下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聚焦行业关键岗位和技术前沿,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突出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竞赛已产生27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35名“全国技术能手”、58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498名“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在部内相关司局指导下,聚焦新职业新技术新模式,先后举办交通运输行业网络安全大赛、智能驾驶开发者(华为MDC技术)挑战赛、智能航运专业竞赛、公路水运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竞赛,取得了很好技术示范效应和技术技能人才激励效果。目前正在筹备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体应用竞赛、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12328热线服务人员技能比武等行业专项赛。配合宣传方面联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最现场”大赛系列视频点击量超千万次,同步举办的“大国工匠进校园”“技能报国主题沙龙”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共识。
好的,目前已经到了“十四五”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根据“高素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试点工作任务,中心在未来一个时期工作有哪些考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按照部党组统一部署,职业资格中心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把技术技能人才发展作为工作着力点,统筹教育和科技两方面,为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融合、安全化提升、智慧化升级、绿色化转型努力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服务保障。
一是进一步加强工作的系统性前瞻性。当前,中心正在全面总结“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以及交通强国试点等重点工作的经验成果,谋划“十五五”工作。
二是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培树力度。按照部统一工作部署,继续加强交通运输人才谱系、发展路径研究,积极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总结经验、建言献策,着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与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既打造“靓丽中国名片”,又孕育“高端交通人才”。
三是研究构建各类人才信息库。多层次多形式打造人才高地、人才平台,将更多高层次人才引流到交通强国建设领域。
四是紧盯行业发展最前沿。加强对低空经济、智能网联等新兴领域关注力度,加强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从业规范研究和发布,守好新兴领域交通运输人才发展赛道。以新业态新模式为活水源头,持续扩大交通运输人才总量,将更多的各类人才汇聚到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上来。
五是唱响技能报国最强音。积极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做好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申报和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工作,办好第十六届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深入开展行业专项赛和各类技术比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良好风尚。
好,希望未来中心能够在人才发展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后非常感谢孙主任做客本期在线访谈,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本期访谈到此结束。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