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本期在线访谈。乡村运输“金通工程”从2020年试点实施以来,已成为四川交通运输行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标志性工程,成为全国首个乡村运输类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打造了“金通小黄车”这一响亮品牌。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彭涛,请他为大家介绍四川省推进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彭局长,欢迎您!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在交通运输部网站与大家见面。
彭局长,请您先向各位网友介绍一下四川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实施乡村运输“金通工程”的吧。
2020年9月,在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提前3个月完成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这一交通脱贫攻坚的兜底任务,解决了广大农村群众出行“走得了”的问题。路通、车通后,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发生历史性变化,旧貌换新颜,过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如今是‘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但是,四川省情是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三州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绝大多数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的标准还很低,仅停留在“有”这个基础层面,离“好”“优”和新时期老百姓对美好出行向往还有较大的差距。
如何让“走得了”升级为“走得好”?交通运输厅党组深入思考研究:在农村地区开行一辆客车,就是一辆赶集卖菜的致富车、一辆走亲访友的亲情车、一辆上学返家的学生车、一辆送医保命的健康车。同时,四川地形地貌复杂,山地、丘陵和高原占全省幅员面积高达91.8%,山高路陡弯急,车辆本质安全弱,破解农村交通安全事故高发频发的难题,于农村群众意义重大,为此,决定实施建人民满意乡村运输“金通工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金通工程”建设,2020年将“金通工程”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纳入30件民生实事范围,重点推进;2022年,再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高位推动“金通工程”建设;同时,“金通工程”获得交通运输部的高度认可,2021年新增为交通强国试点建设任务,极大鼓舞和调动了基层政府、运输企业和乡村运输驾驶员的积极性。
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有哪些特点呢?
“一辆金通小黄车,串起美丽大乡村”。我们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最大的特点是统一和统筹。
统一是指实施标准规范管理的“四个统一”。第一个“统一”是全省3.2万农村客运车辆全部统一为黄色外观,在极短时间内就解决了“黑车”非法营运这一个长期顽疾,四川的老百姓都亲切地将乡村客运车辆称为“金通小黄车”,老百姓说:“我们看见了“金通小黄车”,就知道这是正规车、安全车。”自2021年6月完成“四个统一”以来,我省农村交通安全事故指标连续四年“双下降”。第二个“统一”是全省3.8万名乡村客运驾驶员佩戴统一编号的工牌,这样,遇到问题,老百姓只需要记住驾驶员的工牌号就可以了,方便服务质量投诉精准到人。第三个“统一”是全省统一了乡村客运标识,营造浓厚的乡村客运服务文化氛围。第四个“统一”是监管投诉平台的统一,建成四川省乡村客运监管服务平台,车辆、驾驶员、站牌实施数字化管理。
外表的统一只是解决“面子”问题,统筹解决“里子”问题才是实施“金通工程”的终极目标,我们充分发挥乡村客运车辆通村达户的优势,探索建立了“一网多用”(客运网、邮快网、物流网、旅游网)、“一站多能”(客运站、邮件分拨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农产品冷库等)、“一人多角”(客运驾驶员、邮件代递员、政策宣传员、治安信息员等)的乡村运输发展新模式,从业人员普遍在服务中找到了久违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交通行业的责任和担当,赢得了百姓发自内心的好口碑。
“金通工程”实施以来,为助力“四好农村路”及乡村振兴发展,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有没有一些典型案例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
“金通工程”是乡村客运的“提质升级版”,我们着力在推动乡村运输服务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安全可持续、监管可持续和政策可持续等5个方面出实招、见实效,切实把“金通工程”打造成为了全国道路运输领域一块响亮品牌,打造成为了彰显交通部门担当作为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典范,打造成为了四川交通运输行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标志性工程。
第一,聚焦精准供给,推动服务可持续。
全省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等差异性大,客运服务用一个模式“包打”显然不可行。
我们就以提升群众体验为导向和满足群众需求为目的,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研判,一条线路一条线路设计,在推动基本出行服务供给标准规范的同时,因地制宜精准满足群众差异化出行需求。在成都平原地区,城乡人流旺盛,就推行城市公交服务延伸到乡村;在宜宾、泸州等丘陵地区,道路通行条件符合安全运行的,就推广乡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在“三州三区”,地广人稀且出行需求相对不足,就采取“片区化经营+预约响应”兜底服务模式。此外,我们还结合农村地区上学、就医、务工、旅游等多元出行需求,提供“上学车”“就医车”“务工车”“旅游车”等特色服务。
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赢得了广大群众广泛点赞,推动了“金通工程”车辆和线路持续增长,形成了供需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目前,全省发展了跑遍巴山蜀水的金通车辆3.2万辆、线路9161条、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形成了覆盖2910个乡镇、2.9万个村的通乡达村运输体系,“小黄车”成为全省3400多万农村群众差异化出行的优选项,鲜活案例真是数不胜数,我这里例举两个。
今年9月,在绵阳三台县五星村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一位村民在家不慎误喝农药,“金通小黄车”接到求救电话后立马上门接人送医,所属的客运公司还主动联系交警开辟了绿色通道,原本35分钟的车程,只用了25分钟就到了医院,幸亏救治及时才挽救了生命。村民发自肺腑的感叹,“金通小黄车”是政府花了心思搞的,是利民惠民的大善事。
再举一个“金通小黄车”变身为“校车”的例子,在乐山市夹江县,“金通护学专线”自开通以来,在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护学专车”都会在指定地点接送,为学生提供从“家门口”到“校门口”的往返贴心服务。家长说得最多的就是,“以前每天走路接送不仅耽搁干农活,也很不安全,这是我们家头最恼火的事。现在好了,‘金通小黄车’每天在家门口接送,轻松多了,又安全又方便”。
第二,聚焦多元融合,推动发展可持续。
随着解决了乡村客运“开得通、走得了”的问题,接续让乡村客运“留着住、通得好”就成了当时的重要任务。
为此,我们委托汽车厂商研发出了“前坐人、后放货”的客运新车型。有了这一基础条件,交通就携手邮政、商务等部门,在全国首推“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融合发展模式,把客运站场、邮政网点、电商站点、商贸网点等资源统筹起来,构建起“县级有中心、乡镇有节点、村村有驿站”的三级物流体系,让“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更加顺畅,服务农村包裹快递揽收7.69亿件、投递25.8亿件,下出一盘服务乡村振兴的交通运输“先手棋”,为乡村盘活了资源资产、带去了人气财气、凝聚了民心人心。
以泸州市为例,400余台客货两便的“金通”客车,带动“合江荔枝”“泸州龙眼”“江之阳”等30余个农特产品牌走出乡村、走向全国,帮助6000余名农村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成都市金堂县也是相似的情况,开展“金乡运+”模式后,农产品单票快递费用由每公斤12元/单下降到每5公斤4.8元/单,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
“金通工程”还不断做“加法”,探索推进“金通+旅游”,开通景区直通车、旅游包车等服务提升景点通达性便捷性,助力显化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土地资源价值以及农业资源价值。运输企业谈到特别是2023年以来,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加上高效便捷的“金通工程”乡村旅游交通网,带来了乡村旅游景点游人如织、商铺摊位人头攒动、酒店民宿一房难求,广袤乡村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新气象。如成都市邛崃市就开通7条景区直通车、乡村旅游专线公交,吸引大量群众近郊游、乡村游、康养游,2023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超千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到百亿元。
此外,我们还发挥“金通工程”规模优势,想方设法增收降本。增收方面,突出以县为单位,统一招商乡村客运车辆车身和招呼站(牌)广告,以广告收益反哺农村客运发展,目前在内江市隆昌市等地已经有了收益。降本方面,推动乡村客运车辆统一加油,仅此一项已让全省乡村客运企业减少了2200余万元的经营成本。
第三,聚焦体系建设,推动安全可持续。
农村群众的安全出行是乡村运输的首要保障。我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地形地貌复杂,安全生产压力异常巨大。
对此,我们就综合运用科技信息手段和制度机制力量,着力破解了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难题。一方面,强化事前预防预警,争取财政支持投入4493万元为全部“金通小黄车”安装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并建设有四川省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行业监管平台,智能实时识别、语音干预驾驶员超速、疲劳驾驶和接打电话等危险驾驶行为,并推广应用“AI点人头”防超载,实现了靠科技管安全。
另一方面,在全国首推“人、车、户”安全生产记分管理、企业主体责任“一月一报告”制度,特别是记分结果直接关联驾驶员从业资格、车辆经营资格以及企业经营范围,从严压实运输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实现靠制度管安全。2023年(1起1人)全省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数和死亡数分别较2019年(13起15人)下降92.3%、93.3%,让安全在群众身边更加可见可感。
前不久去基层调研的时候,就碰到广安市前锋区帽合村一位赶完场的村民,跟他闲聊的时候,他就说道:“以前,我们那里不通班车,赶场走路要个把小时,坐摩的要七八块钱,现在坐这个‘金通小黄车’,只要5块钱就能到家了,还不多搭人和超速,稳当的很!”
还有我们一位干部给我反馈他家乡的变化,那里以前好多留守的娃娃上下学都是坐拉客的摩托车,发生了一些血淋淋的事故,让人非常揪心痛心。有了“金通小黄车”后,好多远在外地务工的父母都嘱咐孩子一定要选坐“金通小黄车”,他们说“政府搞的肯定更安全,娃娃在家坐‘金通小黄车’读书,我们在外面打工比以前安心多了。”
第四,聚焦务实管用,推动监管可持续。
乡村运输点多、面广、线长,企业普遍“小、散、弱”,监管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决定统一建一个平台赋能监管,统一建一套制度支撑监管,统一用一个电话处理投诉,真正把乡村运输有效地管起来。
一个平台即四川乡村客运监管服务平台,我们把全省乡村运输企业、车辆、驾驶员、线路、场站等全要素信息纳入其中,监管功能开放给省、市、县三级管理部门和企业共用,实现乡村客车通达和运行情况“动态可视”“静态可查”,坐在指挥监控大厅,就能“可视化”查看每辆车的空间位置、车内状况、运行情况。投用当月,我们就从平台把全省乡村客车通达和运行情况相关数据导出来发给各地,地方看了都晓得客车通达情况做不到假,必须认认真真抓好落实,有了这个平台的加持,我省至今没有出现“通返不通”的情况。
一套制度即乡村客运“通返不通”整改五项制度、“金通工程”质效提升四项措施等,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并挂钩财政补贴,持续巩固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成果,促进各地因地制宜提升服务质量。以其中的舆情回应制度为例,我们践行网上群众路线,每日收集分发全省涉“金通工程”的网络舆情,由地方一周办结回应,省级一月跟踪问效,形成闭环管理,累计解决群众关切166件。南充市西充县太平镇的群众对此印象深刻,他们在网上表达希望开通至县城的公交线路后,当地交通部门第2天就主动联系他们沟通,1周就把公交线路开起来了,一个月左右还接到了交通运输厅的回访电话,他们感叹说“完全没想到交通厅会关心一个那么小的事情,会帮助他们那么快实现通公交的愿望!”
一个电话即交通运输监督服务12328电话,咨询、投诉、建议等所有与乡村运输有关的事情,广大群众只需要拨打这个电话就可以找到我们解决。
第五,聚焦常态长效,推动政策可持续。
乡村客运具有公益属性,是政府必须保障的公共服务产品,在目前单纯依靠市场不能完全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政府的财政保障依然十分重要。“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每年给予我们省4.85亿元农村客运补助资金,我们全额拨付给了地方。省级层面,我们每年再拿出4.15亿元奖补资金补给地方,另外,对44个“金通工程”样板县,每个再给予奖补500万元。市、县层面,我们推动全额拨付中省补助资金,建立与地方财政能力相适应的投入机制。总体来看,基本形成了中省市县“四位一体”的财政保障体系。
在落实真金白银支持的同时,我们大力强化工作考核。推动乡村客运发展纳入省政府对市(州)的年度政务目标绩效考核、省委农办对市(州)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范畴,建立乡村客运绩效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倒逼地方政府持续重视乡村客运工作,有力保障乡村客运发展,确保了乡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
站在“四好农村路”发展十周年之际,四川在乡村运输服务方面会采取哪些措施?
一是把“金通工程”作为民生民心工程坚持下去。保证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全额拨付地方,用于乡村客运发展;在稳定省每年补助资金的基础上,立足乡村实际困难和资源禀赋,分类施策,分类发展,建立更加科学精准的补助和考核机制。加强乡村客运绩效考核,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确保乡村客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结合实际深化车身和招呼站(牌)广告招商“开源”和统一保险、加油等“节流”措施,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二是深入推动乡村物流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深化交通、邮政、快递、商贸、供销等农村物流资源的持续融合和集约利用,完善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营运服务规范,打造更多成网成片的客货邮合作线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着力破解农村物流“弱”“慢”“贵”的问题,有力促进农产品进城“多起来”和工业品下乡“快起来”。三是一以贯之科学务实抓好农村交通安全工作。坚持以车辆主防系统监控、“人、车、户”记分和“一月一报告”为核心的长效管用管理体系。加强驾驶员地质灾害等突发情况下的安全应急意识和能力培训。建设农村道路安防工程,改造病危桥梁,推动路网全面提级、设施全面完善、隐患全面治理,全力提升农村交通本质安全。
谢谢彭局长的精彩介绍。本次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关注。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