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24年在线访谈>打造公路旅游新品牌 构建交旅融合新格局

打造公路旅游新品牌 构建交旅融合新格局

——访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   党委书记、局长屈洪斌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
党委书记、局长屈洪斌

主题: 打造公路旅游新品牌 构建交旅融合新格局
时间: 2024年10月18日上午 09:30
嘉宾: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
党委书记、局长屈洪斌
简介: 近年来,四川在交旅融合发展的制度规范、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形成了四川交旅融合的典范——国道318线等成果。本期访谈,我们将邀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党委书记、局长屈洪斌,介绍四川省交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查看留言
【主持人】     2024-10-18  09:30

近年来,四川在交旅融合发展的制度规范、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建设了四川交旅融合的典范——国道318线。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党委书记、局长屈洪斌,介绍四川省交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屈局长,您好!

【屈洪斌】     2024-10-18  09:31

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     2024-10-18  09:32

四川近年来在交旅融合方面有不少探索,2021年交通、文旅两部门首次联合印发了交通运输+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23年又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交旅融合示范区。为什么会采取这样一些举措去推进交旅融合?

【屈洪斌】     2024-10-18  09:33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交通运输部将推进交通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作为四川的七大交通强国试点任务之一,我省承担着试出经验成果、为交通强国贡献四川力量的重大使命。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四川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采取了一系列工作举措,举全省之力推进交通、文旅深度融合。

早在2017年,我们就制定了《四川省“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离预期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通过复盘总结,我们发现在推进过程中有两大难点,就是如何打破行业壁垒与区域壁垒。

一方面,交旅融合离不开交通、文旅两大部门的通力合作,要想工作见效、任务落地,首先要解决部门之间运行机制不顺畅、目标需求不一致等问题。为此,省级交通、文旅部门共同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规划、设施、服务、业态、管理等5个方面的深度融合,希望通过整合资源与协同发展,自上而下推动打破行业壁垒。

另一方面,四川幅员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约占85%,共有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所辖行政区域多、地域广、地形地貌复杂,加之各地文旅资源特色鲜明,产业发展各有侧重,以往“一刀切”的规划发展模式难以调动地方建设的积极性。立足四川省情,我们选取极具代表性的文旅资源富集地区作为先行示范,谋划了“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九寨”3个交旅融合示范区,根据区域实际制定目标任务,成立工作专班,打破区域壁垒,希望通过先行示范走出一条路,辐射带动全省交旅融合发展。

【主持人】     2024-10-18  09:40

四川在交旅融合方面有很多创新举措,最近的一次是今年4月,召开了全省普通公路旅游化改造启动会。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旅游化改造?为什么要做这个事?

【屈洪斌】     2024-10-18  09:42

随着交旅融合不断推进,连通畅达重要旅游资源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为了满足游客更高层次、更多元化的需求,今年4月我们启动普通公路旅游化改造。旅游化改造用一个词简单概括就是“路即是景”,通过对既有公路进行局部改造和景观提升,让具有旅游价值的普通公路,同时具备交通和旅游功能。视觉感受上,路上所见就像在景区里,与当地景观充分融合,旅客在途中还能提前了解当地的交通、文化、旅游情况;交通设施上,不管是服务区、厕所,还是充电桩等设施也将提升一个等级,沿途还将结合当地特色引入消费场景。

四川实施旅游化改造主要是基于三点:一是旅游资源富集。全省共拥有5处世界遗产、17家5A级和335家4A级旅游景区,数量均居全国前三,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以川藏南线国道318为首的川西旅游线路,集雪山草原、湖泊冰川的壮丽美景和东西汉藏、南北羌彝的人文历史于一体,依托其开放式的旅游资源,已经自然升级为具有市场认知度的旅游目的地。二是交通基础条件好。全省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43.5万公里、全国第一,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民航、高速公路基本实现对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的直接覆盖,路网通达性、通畅性大大提升,四川已具备在“通”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化改造的良好条件。三是市场需求旺盛。四川文旅市场潜力大、游客消费需求大,体验“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已成为众多游客前往四川旅行打卡的重要目的,需要通过旅游化改造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新需求。因此,我们确定以普通公路旅游化改造作为切入点,建设一批主题旅游公路,打造公路旅游新品牌。

为此,今年我们编制《四川省旅游公路设计指南(试行)》,与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制定《四川省公路旅游标识体系》,并发布四川省交旅融合示范区品牌LOGO体系,构建形成全省旅游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为普通公路旅游化改造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同时,出台奖补政策,用真金白银支持旅游化改造。这套顶层设计“组合拳”,全面夯实了普通公路旅游化改造的基础。

【主持人】     2024-10-18  09:45

刚刚提到,四川出台了《四川省公路旅游标识体系(试行)》,发布了交旅融合示范区品牌LOGO。我们注意到,为了这个LOGO,你们向全社会开展了有奖征集,还邀请专家等进行评审、优化,前前后后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此次出台的《标识体系》也是前所未有的,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在标识体系和LOGO上?

【屈洪斌】     2024-10-18  09:46

构建交旅融合新格局,不仅要依靠传统的建设思维,还需要站在文旅的角度,将交旅融合作为产品来开发,设计LOGO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LOGO不仅能够塑造品牌形象,有效传达品牌的特点、理念等信息,也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纽带与载体。因此,我们按照“突出四川交旅融合主题、凸显文旅品牌资源特征”的思路,精心设计了四川交旅融合示范区品牌“1+N”LOGO体系,首批已完成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九寨3个区域品牌LOGO。LOGO的发布是四川打造公路旅游新品牌的重要标志,将在旅游化改造中全面投入使用。

公路旅游标识体系是普通公路旅游化改造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公路旅游品牌的重要载体。传统旅游标志只有景区方向指引标志、景区地点距离标志和旅游符号三项,四川出台的《标识体系》规范和丰富了传统旅游标志标识的展示内容和表现形式,为指引旅游交通、突出公路身份、展示地域特色、宣传旅游形象、提升旅游氛围提供了系统性、规范化指导。后续,我们将以设计发布的品牌LOGO为基底,根据不同区域特色,构建符合标准规范、彰显地域形象的公路旅游标识体系,加快塑造四川省交旅融合品牌形象,进一步丰富发展内涵,推动四川交旅融合发展走向纵深。

【主持人】     2024-10-18  09:50

感受得到,四川的交旅融合是亮点纷呈、精彩不断。推进交旅融合是四川要实现的交通强国试点任务,既然是试点,就要出经验、可推广。在您看来,“四川实践”有哪些可以复制或借鉴的经验?

【屈洪斌】     2024-10-18  09:51

四川要实现的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包括推进路景融合、文化融合、管理融合三个方面。路景融合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公路提档升级、完善配套服务、旅游化改造等专项工程,建设了G318世界最美景观大道、G544新川九路、G227理亚路、大峨眉“三山旅游环线”、宜宾蜀南竹海竹林风景线等多个交旅融合精品线路。文化融合方面,我们围绕红色文化、“两路”精神、地域特色等重点发力,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建成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红色旅游公路、首个以弘扬“两路”精神为主题的川藏公路博物馆、以318公路文化为主题的中国·雅安318自驾大本营,成功将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打造为全国闻名的“大熊猫主题文化服务区”。管理融合方面,我们注重顶层设计,通过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多方面融合,建成了G318绿色超充电走廊、大峨眉“三山旅游环线”等示范项目。

此外,四川还出台《四川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与建设标准》《公路旅游标志设置规范》《山地(齿轨)轨道交通技术规范》《山地齿轨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等地方标准,制定印发《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指南》《四川省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技术指南》等技术指南,将交旅融合发展理念融入到交通运输的各个领域,为交旅融合积累了四川经验。

【主持人】     2024-10-18  09:56

在一系列试点经验中,您两次提到了国道318线,在刚刚结束的2024四川文旅大会上发布的25条四川旅游风景道中,也包括了国道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在很多人心中,国道318线已经是交旅融合的典范。四川是如何打造这条路线的呢?

【屈洪斌】     2024-10-18  09:57

近年来,被誉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的国道318已成为“此生必驾”的热门线路,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往,同时也暴露出沿线服务体验不好等问题,这主要是受自然环境和建设条件等因素影响。为了提升国道318整体形象,推进沿线服务提档升级已然成为四川交旅融合的头号工程。为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推动省政府出台专项方案,先后实施国道318提质改造工程、川藏南线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取得了一些成效。

构建服务设施体系。以“1小时车程内可停车如厕,2小时车程内能加油充电”为总目标,科学规划布局服务站点,构建形成“6+9+N”的服务设施体系,包括6个主题服务、9个重点服务区以及N个补充服务点。目前,已基本建成5个主题服务区、7个重点服务区和4个补充服务点,正在加快建设八角楼主题服务区和大毛垭、康呷重点服务区以及14个补充服务点,预计年内将全面建成。同时,创新利用微生物降解等新技术建成25个生态厕所,有效解决高原高海拔地区如厕难问题。

拓展旅游服务功能。深入挖掘国道318沿线自然和人文景观,在服务区同步完善文创展示、餐饮购物、摄影旅拍等配套服务,建成系列旅游交通形象窗口,让公众享受高品质出行体验。国庆期间,“摄影天堂”新都桥、“江南水乡”竹巴龙主题服务区全面开放,除了实现加油、充电、换电、供氧综合补给外,还提供餐饮、文创、户外、旅拍等服务。特别是新都桥服务区将开放观景廊道,为摄影爱好者提供新视角、新服务。

贯通绿色超充电走廊。坚持“一盘棋”思维,会同西藏自治区相关部门,引进行业领先“一秒一公里”超充和换电等技术,成功打通国道318绿色超级充电走廊。目前,国道318四川段建成华为全液冷超充站11个、充电桩62个,充电枪107支,超充站平均间距仅60公里,每天可满足5000辆新能源车快速补能。超充桩十几分钟即可充满电,实现“一秒一度电、一杯咖啡满电出行”的目标。未来,6个主题服务区和条件具备的重点服务区,都将建设固定充电站,还计划2025年推动建成一批换电站与西藏连通,进一步形成国道318川藏线换电走廊。

创新投融资建设新模式。探索“交通+文化旅游”“服务区+综合能源”等模式,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建好服务区,通过筑巢引凤的方式,吸引蔚来、华夏鲲鹏、四川旭源等社会资本,“投建运”一体化推进充换电站建设,率先实现高寒高海拔充电安全稳定性、充电桩投融资建设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协同规划建设“三个突破”,形成多元投入、多方受益长效机制,打破普通公路依赖政府投资的传统模式。

【主持人】     2024-10-18  10:06

交通强国试点有完成期限,但创新和探索不会停止。四川的旅游资源丰富,在全国首屈一指;这些年随着交通的变化,很多曾经“藏在深闺”的美景现在是触手可及。在新的交通格局下,交旅融合还将如何纵深发展?

【屈洪斌】     2024-10-18  10:07

未来,我们将在持续完善“快旅慢游”交通网络的基础上,以打造公路旅游新品牌为目标,以公路旅游标识体系为载体,补短板、扬优势,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品牌形象,着力构建交旅融合新格局。一方面大力推进公路旅游化改造。紧紧围绕“大峨眉”“大九寨”“大香格里拉”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充分考虑旅客需求、文旅融合,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实施约1400公里普通公路旅游化改造项目,全面整治路域环境,统一公路旅游标识,创新旅游消费场景,改善提升旅游交通服务水平,打造一批精品慢游线路。另一方面着力优化公路旅游服务。以提升出行服务体验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设施、合理布局能源补给,加快实施一批主题服务区,到2025年,实现建有充电设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占比达100%、7条主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全部配有充电设施,为游客出行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保障,让公路旅游真正成为安心之旅、舒心之旅。

【主持人】     2024-10-18  10:10

感谢屈局长的详细介绍,本期访谈到此结束。

【屈洪斌】     2024-10-18  10:11

谢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政府信息公开 交通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