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

来源:中国交通报 2025年09月22日 16:15:00 字号【】【】【】【我要打印

交通通达,通的是幸福生活,达的是民心梦想。刘冬梅现任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处理及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副主任,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她21年坚守初心,兢兢业业,勇于创新,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带领团队扎根科研一线,面向国计民生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数字经济主战场,以“让大数据服务百姓智慧出行”为己任,刻苦攻关,取得诸多原创性科研成果。

综合运输发展的探路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当下交通发展正从“各方式独立”转向“一体化融合”,刘冬梅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切入点,一边推进铁公水空跨领域数据融合应用,一边琢磨国家与城市MaaS(出行即服务)的协同发展路径。

作为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技术负责人,她常常思考:公众长途出行时,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衔接有没有堵点卡点?顺着公众出行链,她梳理铁公水空与城市交通的服务情况,将旅客联程发展的特征指标一一量化。

怀着奋斗热情,刘冬梅带领团队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着力点,突破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城市群枢纽协同运行管理与服务平台”。该平台令京津冀城市群枢纽整体集散、协同能力显著提升,大大节省了联程旅客的出行时间,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刘冬梅获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

海量出行数据的解码人

春运,是人们饱含思乡之情的流动迁徙,是交通人护航归途的使命担当。

谈及如何更好解码出行数据,令其服务于民,刘冬梅这样描述自己在工作中的精力分配:“10%的精力用于思考预见未来五年交通运输的趋势;20%的精力用于制定大数据产品开发布局的三年战略目标;70%的精力要多干事、干实事,脚踏实地地将既有成果和平台向全国各省份推广应用,并根据高质量和地域化的需求进行产品迭代。”

正是依靠务实创新的朴素信念,刘冬梅找到了打开数据之门的金钥匙。她与团队成员不辞辛苦地监测、校核数据,优化模型,让数据更加丰富、精度不断提高,令系统的生命力愈加旺盛,也让一个个“硬核”数据折射出“流动的中国”澎湃活力。

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数据开放是关键抓手,它能够打破交通运输领域科研成果与应用需求之间的壁垒。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离不开数据要素价值的充分释放。刘冬梅带领团队构建了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关键技术体系,2016年研发上线全国首个交通运输领域的数据开放云平台,开创了我国交通领域数据要素市场相关的研究先河。

目前出行云已建立较为完善的“3+2+1+n”发展体系,接入10TB(太字节)数据,接入近50项决策支持服务应用,向专业人士提供上万次数据服务,多主体异构数据融合治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城市出行技术的深耕者

从跨区通勤的高效衔接,到景区与居民区的顺畅连通,再到特殊群体的无障碍出行保障,出行的每一处优化,都在缩小时空距离、打破生活壁垒,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面对人民群众的城市交通一体化出行需求,作为课题负责人,刘冬梅先后走访调研了50多个城市。

“冬梅姐总会比别人多想一些、多做一点。”同事这样评价她。采集到了公交数据,如何充分用好、便利百姓出行,就是刘冬梅比别人多想多做的一点。看到百姓出行难点,刘冬梅想到大数据的解决方式:“掌握这些信息的政府部门和能触达亿万百姓的互联网企业,他们之间信息是不互通的,我们要试着去打破这些隔阂。”

她带领团队探索搭建了政企合作的交通大数据开放平台,走出了行业技术力量与互联网企业共同支撑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路径。

刘冬梅与团队成员交流。

城市出行是一个民生大课题。刘冬梅团队还牵头编制了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等9项公交车载服务终端系列国家标准,为我国近百个公交都市智能化建设提供支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的追求,不仅是刘冬梅深耕科研领域的精神底色,更是她所秉持的信念:志道据德,以科技报国;依仁游艺,以实干兴邦。当代科技工作者,应以人格整全发展,践履国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