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双随机、一公开” > 管理文件

随机抽查让监管不再“任性”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5-07-24 14:06:00
【字号 】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为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2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广随机抽查监管方式,通过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会议指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广随机抽查机制,对于克服“任性”检查,实行“阳光”、文明执法,促使市场主体自觉守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依法监管、采取“双随机”检查机制、公开抽查处理信息将是应对“人情”监管、“查而不处”等监管弊端的有效方式。
  “双随机”杜绝“表面”监管假象
  会议提出了四项要求,即坚持依法监管,无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一律不得擅自开展检查;各市场监管部门要公布抽查事项目录,逐项明确抽查依据、主体、内容等;建立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察人员的“双随机”机制,严格限制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及处理结果,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建立诚信档案、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许多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滥用监管权力,存在着“任性”检查、“人情”监管、“扰民”执法等弊端,而此次提出对于无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一律不得擅自开展检查,将有效规避相关政府滥用监管权力的违规行为,减少不规范监管对市场造成的干扰。
  同时,对社会公布抽查事项目录,并逐项明确抽查依据、主体、内容等,也使得监管内容更加阳光透明化。一方面能让市场有相应的心理准备,使其不为“随意执法”所扰,不越雷池合法经营;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有关部门巧立名目,借监管之名谋取私利。
  而建立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察人员的“双随机”机制则是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
  若依照此前的固定模式,很容易导致检查对象与检察人员勾结腐败,造成“表面”监管的假象。检查对象和检察人员都采用随机抽取的模式,将能有效避免相关人员私下勾结腐败,极大程度地达到监管的公正与公平。
  将“随机”置于阳光之下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对本报记者表示,推广随机抽查监管方式使得抽查更为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透明化。
  对政府行为而言,随机抽查将使其更为阳光,有利于让执法人员在阳光下执法,提高政府行政效应,减少权力寻租空间,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市场行为而言,随机抽查将促其更为规范,更好地起到监督监管之作用。
  竹立家认为,“双随机”的抽查方式主要强调真实、可靠、客观,而其落实难点就在于如何达到“随机”的真实、可靠、客观。从以往经验来看,往往是表面上“随机”,实际上在“随机”过程中采取小动作来达到私人目的。
  此次会议提出,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及处理结果,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建立诚信档案、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将“随机”放在阳光下公开,让舆论、媒体、公众来评判,正是防止作弊、作假的良方。可以说,将此种方式落到实处,就是最好的监督方式。
  李义平表示,“查而不处”的监管方式也存在于各大监管部门中,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及处理结果,能有效地防止“人情”监管,使得监管不再流于表面,而是落到了实处。(记者 胡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