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 > 新闻报道

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经验交流集萃

中国交通新闻网        2023年12月22日 10:19:42
【字号 】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围绕“四个一流” 持续开拓创新 奋力跑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加速度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吴永宏。

作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围绕“四个一流”,高质量推进试点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高站位统筹谋划

加快推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出台《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关于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实施方案》等。省委、省政府成立推进交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调度推进机制,形成“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齐抓共管、各市县协力推进”的格局。截至目前,第一批11项试点任务已全部报部申请验收。

高标准推进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效凸显

积极改革探索,努力把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在多个领域形成了全国领先、行业首创的试点成果。

●围绕一流设施,建设高质量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突出重点提升公路网络效能,完成沪宁高速公路东段等42公里超饱和流量下的智慧扩容,在全国最早实现建制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形成“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500公里,城市轨道里程居全国第二。过江通道累计建成18座、在建10座,隔江相望的设区市之间均有过江通道直通。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

●围绕一流技术,构建高标准的智慧交通体系。在全国首个发布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工地等系列标准指南,建成全国首个省级路网云控平台。发布全国首个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实现电子航道图全覆盖。沪苏通、五峰山等长江大桥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成功举办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

●围绕一流管理,构建高效能的现代交通治理体系。在全国首个完成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行“邀约式”安全生产检查,推广“两客一危”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建成海江河全覆盖的港口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开展“公路医生进乡村”行动。

●围绕一流服务,构建高效率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出台运输结构调整专项补助政策,开展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市创建,组建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联盟,发布4批、24个国家和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其中国家项目5个),积极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

高效率推广

加快形成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先进经验

印发《江苏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经验》,先后形成“加快复合型过江通道建设”等先进经验41项,典型成果333项,相关案例186个,推广应用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143个,其中省内112个,省外31个。

召开品质工程建设、“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等试点现场会,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试点召开数字交通产学研对接合作会议,发布22项数字交通技术需求清单及73个数字交通重点项目。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深刻吸取教训 补齐短板弱项 推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夏俊松。

近年来,云南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刻吸取发生的典型事故教训,深入剖析事故原因,跟踪落实问题整改,持续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推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

切实加强隧桥施工风险防控

制定地方标准。制定印发《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公路隧道隐蔽工程无损检测技术指南》等3个云南省地方标准。在全省推广“一梯笼三平台”桥梁施工安防标准化设施。

健全制度体系。建立风险辨识分析“月调度”预警,施工重点部位、危大工程、关键工序带班巡视及现场值守,危隧施工掌子面安全员和视频监控“洞内洞外双吹哨人”等3个制度。

开展飞行检查。积极推进平安工地建设全覆盖,通过组建工作专班、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第三方专业机构等方式,在全省开展4次综合交通隧道质量安全飞行检查。

加强信用评价。采取“动态评价+定期评价+预警+整改反馈”方式每季度开展评价。

提升处置能力。组织开展3期全省综合交通桥隧项目施工安全培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专题授课。

切实加强运输重点领域安全监管

强化协同共治。与公安交管部门建立“指挥协调、信息共享、协作会商、联合执法、应急处置、监管联处”6个协同共治工作机制,加大打非治违力度,查处各类违章案件2.9万起,打击查处非法营运车辆4730辆,查处“百吨王”259辆次。

强化重点监管。建立外省入滇营运客车高速公路运行安全监测机制,对频繁出入的外地大中型旅游包车实施重点监管,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并通报车籍地管理部门。搭建危险品运输车辆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运行监测平台。

强化综合治理。与民航云南监管局共同研究制定《云南省强化民航安全治理合力工作机制》,对全省15个运输机场净空保护、运行安全、不停航施工等开展明察暗访。研究《云南省小型客运船舶管理办法》,开展“夜游船”安全治理,建立节假日旅游客运蹲点暗访及调度机制。

切实加强自然灾害防范应对

建立汛期“1234”管控机制。严格落实1个“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12小时、6小时、2小时分级叫应);针对两区三厂、弃渣场等“2个重点场所”开展安全评估;在发生危险区强降雨时、发生异常情况时、对险情不能准确研判时切实做到“3个紧急撤离”;对人员、车辆、撤离路线、重点场所底数做到“4个清楚”。

实施“消危”行动。开展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行动,完成村道安防工程7008公里、农村危桥改造309座;完成高速公路路段整治1033段,普通国省道项目126个。

强化应急准备。建立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和173个行业应急物资储备库,成立170余支公路抢险保通队伍。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 以中原通促全国畅 为交通物流保通保畅贡献河南力量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建立。

今年以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推动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实体化,持续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全力保障交通物流网络安全畅通,有效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坚定扛牢政治责任

站位全局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固化运行机制。坚持省市县三级物流保通保畅“机制不变、人员不撤、力度不减”,持续完善联动统一指挥工作机制。

◆强化监测调度。建立全省交通物流保通保畅运行监测系统,建立重点时段铁路、民航、城市交通联动机制,建立交通、发展改革、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保供协作机制。

◆完善应急准备。建立“321”工作机制,对可能影响保通保畅的因素提前3天研判,提前2天在重点部位预置力量,提前1天落实到位。加强交通、公安、气象联防联动。完善交通物流重点物资储备体系。

加快完善通道布局

全力以赴提升基础设施韧性 

◆健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打通多条省际通道,提升“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通行能力。全面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民航机场加快形成“一枢多支”布局。全年公路水路预计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

◆大力改善公路路况水平。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建设试点通过验收,开展交通强国高速公路养护技术研究与应用试点建设。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持续提升基础设施防护能力。累计排查桥梁2.74万座、隧道547座、涵洞3.47万座,逐一建立台账,实行闭环管理。持续推进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行动。

深入打造智慧交通

创新驱动提升保通保畅效能

◆加快数字交通大脑建设。依托省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整合部省、公安、市场监管等行业内外20项数据,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应急指挥系统。形成省市县三级行业监管新模式。

◆开展智慧高速建设三年行动。扎实推进京港澳、连霍、郑州机场高速公路等骨干通道和堵点卡点路段智慧化改造,加快智慧收费站、服务区建设,奋力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智慧高速公路发展标杆。

◆打造高效物流网络。加快“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形成“一单到底”的多式联运体系,打造服务枢纽经济发展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全面推进补链强链

乘势而上提升物流枢纽能级

◆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衔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构建“1+3+4+N”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拓展国际运输通道能力。促进空中、陆上、网上、水上4条丝路融合发展。

◆完善枢纽建设支持政策。出台物流枢纽建设规划,完善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投资补助政策,制定专项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厅市共建,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建设千亩以上现代化内陆港。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放大交通经济 培育万亿产业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基赋能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蔡洪。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着眼放大交通经济,率先培育综合交通产业,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相关举措列入交通强国试点,并入选代表性成果案例。

系统构建规划政策体系

率先建立多部门协同培育机制;率先发布省级《综合交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实施意见》;率先构建《综合交通产业统计监测制度》,每年发布《产业发展白皮书》,全面形成交通产业“四梁八柱”。

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聚焦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交通深度融合,延伸拓展智慧交通产业链,总产值超900亿元。

▶聚焦精品建造。大力发展交通建筑工业化,12个交通装配式基地,入选国家级产业基地名单,总产值超400亿元,大幅提高预制化、装配化比例。

▶聚焦先进制造。加快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集群化发展,形成“万亩千亿”产业平台7家。

▶聚焦现代物流。构建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格局,培育10个国家示范物流园区、811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

营造政企联动产业生态

▶强化机制创新。建立交通、经信紧密联动机制,共同出台全国首个《综合交通装备首台(套)实施意见》,梳理发布132项交通技术、产品名录,从科研攻关、培育认定、推广应用等全过程,给予政策激励,引导企业自主创新,鼓励国产化替代。

▶强化模式创新。举办综合交通创新创业大赛、智能交通创新应用大赛等活动,发掘推广70余项交通领域科技、产业成果。创新“政校企、产创研”合作模式,组建数智交通产业联盟,成员单位超70家,有力推动技术合作、产业转化。

▶强化载体创新。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0家、研究院44家,发布综合交通产业数字地图,开发政府招商、企业落户、产销合作等场景,服务供需精准对接,促进产业落地。

打造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金名片

▶突出“全链条”集成。吸引中车、华为、西门子等70多家链主和龙头企业(国际企业37家,占52%),带动上下游企业超150家,成功签约51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超588亿元。

▶突出“前沿性”引领。集中发布108项创新成果,推出469件特色展品,包括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新一代港口无人驾驶平板运输车、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汽车、续航超800公里电动重卡等一批镇馆之宝,成为交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的首发首展地。

▶突出“跨领域”融合。联合经信、文旅、农业农村等部门,首次设立“交通+”特色展区,全景展示交通牵引作用,推广“交通+”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等创新模式,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新动能。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以“四突出四强化”为抓手 推动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提质增效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宋仁堂。

今年,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精准施策、精细调度、精心服务,高质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突出高位推动强化组织保障

健全工作机制。省政府成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工作领导小组和港口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设立公路集中开工办和地方铁路、民航项目投资建设工作专班。

坚持规划引领。印发《交通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和公路网、轨道网、港口群、机场群4个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未来5年年均投资保持1000亿元以上。

深入开展擂台赛。部署开展“六比一创”活动,比工程质量、比安全生产、比工程进度、比技术创新、比文明施工、比工程管理,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突出牵引带动强化区域协同

在基本建成“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的基础上,聚焦重点领域,加快交通联网、补网、强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地见效。

雄安新区交通建设全面提速。“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全面打通,实现直通北京、直联天津。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向纵深拓展。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构筑,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构建。实施京津冀衔接干线公路加密提升行动。

港口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着力优煤、稳矿、拓箱、增油气,今年建成投用2个航道和3个码头、新增通过能力2700万吨。

服务乡村振兴稳步实施。把部署实施“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作为重要抓手,织牢建设、管理、养护、运营保障网。

突出协调联动强化要素保障

深化政策支持。对桥隧占比高的普通国道给予“国省双补”,对普通省道补助标准较“十三五”期提高60%,对货运枢纽项目给予普惠性补贴。采取优化投资人选定、高速公路特许经营等举措。

强化土地供给。加强与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沟通,推动将41个交通项目列为国家和省年度重大项目,使用国家土地指标。

实化资金保障。加强政银企对接,截至11月底共筹集市场资金1132亿元。抢抓国家增发国债机遇,河北省168个交通项目申请国债资金111.5亿元。

优化审批流程。实施“三提前、三交叉”,缩减前期周期一半以上。

突出督导驱动强化责任落实

加强跟踪督导。先后6次召开全省交通运输投资和项目建设调度会,对项目建设慢的地市,重点督查、挂牌督办。

严格目标考核。制定交通强省考核指标评价细则并纳入省委综合考核体系,把交通投资作为对市县考核的重要指标,实施“省厅考市局考省管企业、市局考县局考市管企业”工作机制。

严把工程质量。制定《关于建设公路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意见》,全面推行精准设计、精品建造、精细管理、精心监管、精美建设、精益提升“六精管理”。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优化财政投入 创新市场融资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交通投融资新机制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聂爱国。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拓展投融资渠道,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贡献安徽力量。

坚持高起点谋事 

做好规划引领文章

▶高站位谋划。相继开展综合交通能级提升、江淮运河航运价值以及航空物流等一系列专题研究。未来五年将推进交通重点项目近400个,计划投资超7000亿元。

▶高标准推进。坚持提前介入、“一事一议”等要素保障协调机制,联合省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创新建立项目推进专班。

坚持按政策办事

做好基础保障文章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交通运输部大力支持安徽省交通运输发展,近3年累计下达中央专项资金357亿元。

▶落实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安徽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公路、水运及通用航空等一揽子支持政策,省级财政加大对水运、交通民生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安排一般预算资金和发行政府专项债券,重点奖补普通公路、城乡交通运输基本服务项目。

▶推动交通运输利用外资。累计成功申报10个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协议利用外资21亿美元,规模占全省总额50%以上。

坚持用市场逻辑干事

做好改革创新文章

▶重塑高速公路建设格局。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政策,进一步完善省市共建、社会资本参与的高速公路建设机制,以市场化方式推动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推进主体属地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重大变革。

▶激发通用航空投资热情。高质量完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参与通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近20家运营企业来皖落户或开展业务。

▶创新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机制。省财政每年安排约4000万元资金,按照自愿投保、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参保县进行补助。

坚持用平台思维成事

做好开渠引流文章

▶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组织银行保险机构和交通投资公司深入对接,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重点推介126个交通项目,涉及总投资3908亿元、贷款总需求2662亿元。

▶深化金融机构联动合作。与国开行安徽省分行等7家金融机构建立紧密伙伴关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个性化定制金融产品,获得5500亿元授信额度的专项金融服务。

坚持用资本力量兴事

做好市场融资文章

▶大力推行资产证券化。支持省交控集团发行国内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用于省内高速公路建设;第二支高速公路REITs近期即将发行。打造资产“投资—运营—证券化—再投资”的全周期资本运作新模式。

▶着力推进资本市场融资。充分发挥省属交通企业融资主平台作用,着重提升直接融资占比。

▶积极拓展跨省战略合作。坚持“走出去”战略,以资本为纽带,探索专项融资新路。


长江航务管理局 推进实施智慧长江建设 打造智慧交通内河水运样板

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刘亮。

长江航务管理局坚持“145”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实施“131”智慧长江建设,以长江航运为智慧交通应用场景的创新取得阶段性实效。

坚持协同融合

以信用管理体系推进全行业共治

➡围绕“标准统一、普适互认、管用好用”目标,编织“信用管理一张网”。按照企业负责、部门监管、社会监督、船员守信的原则,在部指导下起草《加快推进长江航运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建立“1+N+5”的基础制度体系(1个长江航运信用管理规定、N个配套制度、5个配套清单)。以船公司、船舶和船员为重点,创新应用“绿蓝黄红”信用等级赋码管理,初步建成“信用长江”系统,将信用管理嵌入长江航运监管全过程。与中经社、金融机构、港航单位等深度合作,不断拓展在港口运营、金融保险、劳务市场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

坚持数字赋能

以智能管理平台实施全流域管控

➡围绕“全流域管控”目标,打造“智能管理驾驶舱”。初步建成智能管理平台,汇聚人、船、货、环境等行业要素,融合海事、航道、港口等管理信息,开发应用智能卡口、海事慧眼、枢纽通航、监测预警等10项主要功能模块。积极推进“实体数字化、数字实体化”,基本建成长江干线L1级、三峡和武汉L3级数字孪生系统,初步构建了集“精准感知、智能分析、监测预警、远程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一图看长江、一图管航运”。与重庆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共建智慧长江物流工程,江苏段“港航一体化”水上交通组织体系建成运行,全要素水上“大交管”正向安徽以上水域延伸。

坚持资源整合

以综合保障平台构筑全方位支撑

➡围绕实现航运资源“一图掌控、直观调度”目标,建设“航运保障云管家”。统筹船艇、锚地、应急等资源,搭建综合保障平台,初步建成长江航运数据中台,逐步构建典型知识图谱应用场景,积极打造“江小晓”长江航运智能助理。推出新一代北斗船载智能终端,推进电子航道图干支联通,覆盖长江干线和金沙江、汉江、赣江、信江、京杭运河等高等级航道5000公里。以5G为主、卫星通信为辅建设“长江新链”,联合通信运营商试点建成江苏段、武汉段水域“陆水空天”无线网络,力争2024年年底基本完成长江干线5G全覆盖,逐步实现“资源调配一条链、信息传输一张网”。

坚持优质高效

以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全链条服务

➡围绕“集中统一高效”的服务目标,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聚合行业内外服务资源,建成运行“长江e+”公共服务平台,融合“船E行”“电子航道图”等信息系统,汇聚7大类77项服务功能。形成网站、App、小程序“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初步适配北斗船载智能终端,筹建公共服务应答中心,持续拓展服务渠道和功能。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践行“大国船队”使命 在国际合作中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新篇章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碧新。

中远海运集团始终担当“大国船队”使命,服务国家战略,推进国际合作和全球化发展,助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航运强国建设。

坚持物畅其流

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高效提供保障

集团全力推动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始终以保障国家外贸运输和重要战略物资运输为己任,全力保障煤炭、石油、天然气、粮食等关乎国计民生重要物资和内外贸海上运输安全畅通,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深化全球通道资源布局,加大对船队、港口、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国际合作,牵头组建全球最大航运班轮联盟,构建“关键枢纽+通道+网络”的全球化供应链基础资源总体布局,服务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坚持交通天下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集团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持续推进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截至目前,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累计完成投资790亿元,布局码头项目21个,铺设集装箱班轮航线167条,投入运力165.3万标准箱,占集团班轮总运力的55.9%。

集团投资运营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已成为中希合作典范和“一带一路”标杆项目。连接比港的中欧陆海快线,辐射中东欧9个国家7100万人口,被誉为中欧第三条贸易大通道。

集团投资的阿布扎比哈里发港已成为共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阿联酋产业升级和中阿产能示范合作的重要保障,有力促进中国与中东并辐射非洲的贸易关系。

助力新发展格局

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集团发挥航运央企在服务国家战略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关键作用,积极融入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海南自贸港建设,聚焦关键通道、关键节点,整合优化国际、国内水路、铁路、公路等多式联运资源,加快形成江海直达、江海联运、“公铁水”有机衔接的物流体系,构建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深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资源整合。

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提升中国航运国际话语权

集团坚持科技领航,深耕数字智能和绿色低碳“两大赛道”,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集团牵头打造全球航运业首个区块链联盟——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积极参与全球航运治理和新一轮数字化航运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加速绿色低碳实践发展。

参与国际组织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注重利用国际组织、论坛等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事务,深度服务保障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家主场外交。积极开展双边、多边交流,参与中欧企业联盟、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中意企业家委员会、中芬创新企业委员会、中西企业顾问委员会等。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连续两年荣登《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