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价指数 > 珠江水运经济运行分析

上半年港口运输生产简评

来源:珠江航务管理局    2009-08-04 16:11:00

港口运输生产从底部走向复苏
(上半年港口运输生产简评)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国内宏观经济调整影响,去年年底至今年初,我国港口运输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由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了正确及时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逐步趋于稳定,港口运输生产逐步回暖,货物吞吐量由负转正,一些主要指标好于预期。虽然当前积极因素开始增多,但后势仍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复苏仍需过程。上半年港口运输生产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港口货物吞吐量底部回升,”V”型反转确立。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货物吞吐量完计32.7亿吨,同比增长2.6%;其中:外贸10.1亿吨,同比增长0.2%;内贸22.6亿吨,同比增长3.9%。

  受突袭其来金融危机冲击,去年11月份,煤炭、铁矿石、钢铁等大宗商品需求剧降,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仅0.7%,较前一个月骤降9.8个百分点,到今年1月份更是降到-5.9%,港口货物吞吐量出现近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内、外贸货物吞吐量以及沿海、内河货物吞吐量全面皆负,特别外贸货物吞吐量更是达到二位数负增长,对整体拖累较大。但到了2月份,拐点开始显现,在外贸铁矿石、原油、矿建材料、粮食等大宗货物领涨下,货物吞吐量开始触底反弹,降幅开始缩小,3月份首现正增长,与国民经济先行指标-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同步进入经济止跌回升阶段,经过连续四个月缓慢攀升,上半年港口累计增幅已达到2.6%,说明港口运输生产已经完全走出阴霾,进入企稳回升关键时刻。

  内贸依然是港口运输生产的主要动力,自今年3月份进入正增长后,增幅逐月上升,6月份,单月增幅已达到8.9%,创年内新高。上半年内贸货物吞吐量领先外贸3.7个百分点。

  下半年,随着国民经济企稳回升,港口运输生产继续向上趋势不会改变,但由于外贸环境较为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上升速度较为温和,并有可能出现一些反复。

  铁矿石推动港口运输生产较快恢复。

  上半年港口运输生产企稳回升,外贸铁矿石超规模增长是关键因素。1-5月份,港口铁矿石吞吐量达到4.2亿吨,同比增长了5347万吨,增幅为14.2%,对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贡献了2.2个百分点。1-5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为1.5%,如果刨去铁矿石增长,1-5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应为负增长。进口铁矿石已占到整个外贸量的三成,增幅更是高达26%。铁矿石仅次于煤炭成为港口第二大货种,但其增幅远大于煤炭。1-5月份,港口煤炭吞吐量下降了8.3%,一增一降,铁矿石增幅高出煤炭22.5个百分点,成为上半年增长最快的货种。

  今年前5月份,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粗钢产量下降了22.4%,而中国钢厂鉴于良好的需求预期,充裕的流动性,以及国外矿石性价比优势,超常规进口。成为一些港口主要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对港口来说,可谓“有矿则富,有矿则强”。北方港口唐山、日照,铁矿石已占到各自总量的60%、58%。今年上半年,天津、唐山、营口、大连、连云港等港口铁矿石进口增长速度保持在40-70%高位,强有力地拉动了本港经济。

  上半年过度进口铁矿石,已透支了下半年需求,据钢铁协会5月份统计的数据,含钢厂内部及港口库存铁矿石已达到亿吨,可满足三个月钢厂需求,巨量铁矿石有待今后消化,随着近期国际矿价谈判涨声再起,上半年过度火爆的铁矿石进口,有望在下半年出现降温。

  欧美日需求萎缩,港口集装箱二位数下滑。

  与铁矿石火爆上升相反,上半年港口集装箱跌进谷底。去年11月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跌入个位数,并于今年1月份下降到两位数负值,2月份降幅曾达高达14.9 %。上半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597万TEU,同比下降11%,增速较去年全年增幅回落23.1个百分点,拖累了上半年港口恢复速度。

  港口集装箱总量的75%左右是外贸货物,外贸箱量左右着港口总量,而欧美日箱量占到外贸箱的三成多,所以欧美日经济发展决定着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兴衰。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分别萎缩了5.5%、4.6%、9.7%,我国虽然多次提高退税率,以稳定外贸出口,但最终需求难以改善,上半年港口集装箱持续低迷。1-5月份,欧美日方向集装箱同比下降了11%,与整个港口集装箱下降幅度完全吻合,说明港口集装箱下降动力原自于欧美日需求下降。

  受金融危机影响,两头对外的加工贸易遭受重创,珠三角、长三角港口群集装箱量锐减,致使该地区货物吞吐量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数,并远逊色于北方的环渤海港口群。而以外贸集装箱为主业的南方一些大港,业绩下降更为惨烈。上半年,上海港集装箱下降15.6 %,拖累货物吞吐量下降11.8%,深圳港集装箱下降  21.1%,拖累货物吞吐量下降17.4%。

  1-5月内贸箱完成1307万TEU,较去年同期下降1.4%,相对于外贸箱两位数下滑,内贸集装箱运输受经济下滑影响较小。

  自3月份后,港口集装箱快速下降势头初步得到遏制,降幅基本维持在-10%左右振荡,说明港口集装箱底部形态逐渐显现。随着下半年欧美日经济止跌企稳明朗化,港口集装箱将走出低谷,缓慢回升。

  大宗商品价格倒挂,外贸进多出少。

  随着金融危机加速向实体经济转移,全球经济陷入了自二战后最严重的衰退,大宗商品需求锐减,以石油、煤炭、铁矿石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低迷,而我国金融系统稳健,所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小,流动性充足,在四万亿投资刺激下,企业利用当前国际资源价格低廉有利时机,加大进口力度,而因价格倒挂工业原料出口大幅下降,港口货物结构性转变已充分显现。1-5月份,以工业原料为主的外贸进口大幅增长,高出外贸货物出口的1.8倍,其中;铁矿石进口同比增长26%;煤炭进口同比增长154%,钢铁进口同比增长134 %。而出口大幅下滑,其中:煤炭及制品出口同比下降70.3 %;钢铁出口同比下降64.3%;非金属出口下降55.6%;粮食出口下降40.3%。

  随着国民经济逐渐复苏,以及我国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我国对工业原料需求仍将保持旺盛态势,外贸进口强出口弱趋势仍将延续,但个别过热货种有可能出现调整。


政府信息公开 交通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