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扎西曲登社区的农村公路。
夏日高原的清晨依然有些凉意,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多若村连片的蔬菜大棚里生机盎然。“近期每周都能卖出2000元左右的草莓。”多若村一组村民巴桑次仁特别开心,“现在开车几分钟就能上国道,半小时就能到市区,草莓外运的坏果率大大降低,还吸引了不少游客进棚采摘。”
结巴乡副乡长刘宇泽介绍,2017年,多若村农业产业园区通了沥青路,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不少企业前来投资。如今,全乡6个建制村4300余名村民经营着79个大棚,种植了五六种蔬菜水果,每个大棚每年能带来两三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西藏交通运输部门致力于为农牧区修更多更好的路,开通更多更安全舒适的客车,提供更快更便捷的物流服务,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一脚油门”赏藏戏
公路修通了,有着“藏戏第一村”美称的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社区成了热门“打卡点”。走进该社区次仁家开办的民宿,两层小楼是典型的山南农区传统民居风格,每间客房设施都非常完善。“靠着开办民宿,我家的平均月收入增加了五六千元。”次仁说。
昌珠镇副镇长李昱伟介绍,扎西曲登社区靠近国省道,2019年修通了硬化路后,游客“一脚油门”就能前来观赏藏戏、体验民俗。目前,扎西曲登社区已开办了70余家民宿,50%以上的村民参与经营,社区靠民宿年增收200余万元。
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副厅长达娃欧珠介绍,截至2021年年底,全区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超9万公里。今年,西藏还将新改建农村公路1799公里,力争解决200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问题;推进55个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建制村连接线项目建设,扩大农村公路通村入户的覆盖面。
家门口上班增收
今年年初,拉萨市林周县交通运输部门开始组织实施102、104、105县道维修工程。这3条公路覆盖3个乡镇7个建制村,惠及2万余名群众。工程开工后,为沿线村民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参与修路的工人中就有来自白定村的塔杰次仁。“像我这样在家门口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上干活的人还真不少,每月有六七千元的固定收入,下班也能顾家,我非常满意。”塔杰次仁说。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4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项目交由满足资质条件的当地农牧民施工队,并确保施工人员中农牧民人数占80%以上,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家乡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其中,林芝市朗县积极协调施工单位组织贫困群众参与交通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共为5000余名农民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劳务性增收约6000万元。
农牧区群众畅享“指尖”购物
快递分检台、特产陈列区、包裹安检仪、“网红”工作室……这里是山南市琼结县客运站内的农村快递分拨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从这里发往山南市乃东区的邮件由农村客运车辆代运,交邮融合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要让群众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便利的快递上门服务,让本地特色农副产品能够第一时间摆上超市货架,将便利生活带入琼结县千家万户。”山南市琼结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杨少华介绍,琼结县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场站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生活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输服务。
今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与当地邮政部门和快递企业就物流网点入驻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增设农村物流和邮政快递作业区(服务窗口)等内容进行探讨,共同推进琼结县“快递下乡+电商”融合发展,切实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西藏交通运输部门将重点探索解决交邮融合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运营线路、运输信息4个方面的关键问题,打造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城乡客运、邮政快递、农村物流等既有网络、运力资源共享,实现农村客货邮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