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15时59分12秒,浙江宁波骁远海运有限公司办公室爆发出一阵欢呼。经办人刘璐在电脑前长舒一口气——在离截止时间仅剩48秒时,他成功上传了公司新购集装箱船“骁远21”轮营业运输证,保住了公司一笔重要业务。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极限冲刺”,背后是宁波市交通(港航)审批部门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的精准响应与主动服务。
最后48秒的“极限冲刺”
时间拨回到当日9时46分,宁波骁远海运有限公司向宁海县交通运输局提交了“骁远21”轮营运证的申请材料。这是一艘刚从上海购入的11488载重吨集装箱船,前一日刚办完转籍手续。
根据客户要求,该公司必须在当天16时前上传有效的船舶营运证,否则将失去这笔业务。“如果错过今天,至少要等4天后才能安排下次业务,每天将损失约4万元,整体损失将达16万元。”该公司总经理陈兴海道出了此事的紧迫性。
接到企业的加急诉求后,宁海县交通运输局和宁波市交通(港航)审批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由于该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该申请被提升至最高优先级。市县两级审批人员全程“盯表作战”,为每个环节设置了完成时限。材料受理、审核、审批、决定……一系列流程在数字政务平台上高速流转、无缝衔接。
15时58分,刘璐的手机响起提示音,信息显示:“您申办的‘骁远21’轮船舶营运证已审核成功。”他立即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下载电子证照,并上传至客户系统。当系统显示“上传成功”时,距离最终截止时间仅剩48秒。据悉,该事项法定办理时限为20个工作日,承诺时限为5个工作日。
建立政务服务限时办结制度
“我干了几十年航运,以前最担心的就是办证。”陈兴海感慨道,“要在市里、县里上下跑,海事、港航来回跑。现在实行全程网办、电子证照,我们不用出门,上午提交申请,下午就能办好,还能按我们的需要灵活办理。”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限时送达”服务并非法定要求的常规操作,而是宁波交通港航部门推出的增值服务。目前,宁波已建立政务服务限时办结制度,明确时限标准、计时起点,做到流程公开透明,实行超时问责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效率不高的难题。
审批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是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具体实践,目的就是把港航政务服务的特色做突出、优势做扎实、长板拉更长。
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
“要是没有全程网办和电子证照,我们绝对赶不上这次业务截止时间。”刘璐直言。
如今,宁波港航审批业务已实现全程网办率达100%,申请人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交材料,政务部门在线完成所有审批环节,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办”,大幅节省企业办理行政审批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成本。
电子证照也在此次“48秒营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工程,电子证照不仅便企利民、省时省力,还能实现秒级共享、自动核验,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据宁波交通港航审批部门介绍,目前全市港口和航运企业“电子证照”绑定率已达87%,新办证企业更是实现电子证照全覆盖。
宁波骁远海运的案例,直观展现了数字化政务改革的实际经济价值:当政府部门能提供“限时送达”等精准服务时,本质上是在为企业降低运营风险、提升资本利用效率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各地营商环境竞争加剧,政务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数字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宁波的这次“48秒营救”,不仅帮企业保住了订单,更生动诠释了当地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的深刻变革,为优化营商环境写下了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