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在甘肃这片承载着丝路荣光的土地上,涌现出“南梁脊梁”“铁人意志”“八步沙品格”等宝贵精神财富。从革命年代,到新中国建设时期,再到步入新时代,这些精神犹如灯塔一般引领甘肃走向一个个胜利。交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甘肃交通人在筚路蓝缕中实现从人背畜驮到立体交通四通八达,这种奋斗精神被凝练总结为“八棵树精神”,共同构筑起甘肃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坐标,在新时代继续照亮着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奋进之路。
为期200余天,行程2.2万余公里,两次奔赴交通运输部党校,走进省政府办公厅,两轮巡回全省14个市州,开展71场宣讲,党政机关干部、院校师生、企业职工、交通运输行业职工等260多万人次线上线下聆听……
从2024年的金秋十月到隆冬腊月,从2025年的芳菲四月到霜序九月,从河西走廊到陇东高原,从锦绣陇南到壮阔陇中,从金城兰州到首都北京,一场跨越山河的精神接力接续传递,“大道兴陇 勇做先锋”甘肃交通运输新时代“八棵树精神”宣讲报告活动走出行业,走进党政机关、走进企业、走进高校,走遍全省、走向全国,如火如荼开展。这场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以“大交通”为理念,以“大道兴陇、勇做先锋”为主题,以传承弘扬“八棵树精神”为核心,以甘肃交通运输典型人物事迹为内容的宣讲报告活动,由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交通运输部公路局、交通运输部党校、全省各地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开展,引起强烈反响,掀起学习甘肃交通运输领域先进事迹人物的热潮,让“八棵树精神”响彻陇原大地,让“八棵树精神”的种子向全国播撒,吹响交通强国的最强音。
“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以这次宣讲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新的起点,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开创甘肃交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进一步发挥文化培根铸魂、凝心聚力、赋能发展的强大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交通职工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为推进交通强国甘肃实践和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柳鹏表示。
精神为魂 文化为帆唱响甘肃交通奋斗史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面朝天下雄关,背依祁连山脉,嘉峪关大地上的八棵杨树巍然屹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阻挡风沙,1952年初春,原酒泉公路总段嘉峪关道班班长郑占乾带着职工和家属在简陋的道班工房前,栽了几十棵杨树苗,在一代代公路人的精心呵护下,最终有八棵存活了下来。1955年,郑占乾等3000名公路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严寒、斗高海拔,修建了全长84公里的S215线专用公路,公路人用鲜血和牺牲、以汗水和智慧建设了一条矿山“天路”。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弘扬“两路”精神,甘肃交通运输系统及时凝练总结了以“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为价值内涵的“八棵树精神”,这是“两路”精神在甘肃的传承和实践。
郑占乾等老一辈公路人的故事是甘肃交通人艰苦卓绝奋斗史的缩影,在波澜壮阔的甘肃交通发展史中,涌现出了许多身体力行践行“两路”精神和“八棵树精神”的传承故事。新中国成立初期,敦煌公路段原职工陈虎赛,曾赶着毛驴车刮路,刮到哪里,晚上就打地铺住到哪里;原酒泉公路总段十工道班班长张富贵在生产工具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工作一丝不苟,用秤称铁锨的磨损来考核工效,作为先进集体代表赴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并获赠一台东方红75推土机;张掖公路总段的许超杰带领技术团队潜心研究了整整10年,建立“微弯板坦肋拱桥”这一新的桥梁理论体系,自主设计施工建设了黑河大桥;庆阳公路局华池公路段退休工人杜克宽独守荒山30载、植树造林近万亩……近几年,行业还先后涌现出在地震、暴洪、泥石流灾害中身先士卒的王海燕,“陇人骄子”张伟,“感动交通”人物冯卫民,“陇上鲁班”武维宏等一批先进典型,共同塑造了甘肃交通人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群像。
在“八棵树精神”的引领下,在无数交通运输人默默无闻的奉献里,历经76载,我省交通运输领域发生历史性变化。截至2024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9万公里,是1949年的近70倍,“三廊六通道”交通主骨架加速成型,“四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加力建设,公路、铁路、民航综合立体交通加快构建,交通基础设施连片成网,人民群众出行便捷舒适,智慧绿色交通发展日新月异,交通运输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关键支撑。
这种精神值得歌颂,这种奉献值得传唱,这种成就值得铭记。“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奋斗精神。”此次宣讲报告活动的举办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际行动,是弘扬“两路”精神的生动实践,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加力实施交通“文化涵养工程”的积极作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实现了文化软实力与交通硬实力的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锋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传承弘扬以“八棵树精神”为代表的新时代甘肃交通精神,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精神文化支撑,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更加壮丽的交通篇章。
遍及甘肃 走向全国共绘交通强国壮阔征程
“此次汇报宣讲,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全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文化涵养工程’的重要举措。在厅党组统筹下,10名宣讲员克服困难完成71场宣讲,不仅走进全省14个市州的党政机关、国企、高校,还走进交通运输部党校,实现走出行业、走出甘肃、走向全国的目标。基层宣讲员结合交通建设、养护、应急抢险等一线故事,生动诠释了‘八棵树精神’的时代内涵,引发广泛共鸣。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在更多全国平台宣讲、健全宣讲长效机制来深化巩固‘八棵树精神’宣讲成果,围绕加快推进实施行业品牌选树、交通文化遗址挖掘保护、‘好故事’宣讲、交通文化标识凝练四项工程来构建陇原特色交通文化生态,持续以‘八棵树精神’为引领,推动干部职工投身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更多交通力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军仁说。
——走向全国
盛夏的北京热浪翻滚,在郁郁葱葱的交通运输部党校里,在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而不懈奋斗的标语下,“大道兴陇 勇做先锋”甘肃交通运输新时代“八棵树精神”宣讲团点燃夏日激情,于今年6月底和7月中旬在部党校开展3场宣讲,在全国公路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交通运输系统处级干部进修班、西藏交通运输系统年轻干部培训班,为交通运输部相关部门、交通运输部党校教师代表、全国各省市交通运输系统领导干部,共600余人带来一场场精彩的精神盛宴,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播下“八棵树精神”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逐渐枝繁叶茂。
两度走进交通运输部党校,是宣讲报告走出甘肃、走向全国新的起点,更是宣讲报告活动的一次次升华。面向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宣讲团慷慨激昂地将甘肃交通勇做“开路先锋”,砥砺奋进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不朽成就通过朴实的语言、感人的事迹一一呈现,引起在场干部职工的强烈共鸣,引发内心的自豪感。
“只因心中有团火,这火是信仰、是忠诚、是激情,是千千万万交通人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初心使命的坚守。要从‘两路’精神和‘八棵树精神’等交通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把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部党校第一副校长、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刘鹏飞在主持以及座谈期间给予高度评价。
“‘八棵树精神’既承载着艰苦奋斗的创业本色,又闪耀着创新求变的时代光芒,更凝结着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和服务民生的赤子情怀,激励着当代公路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铸就新篇章。”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周荣峰表示。
“甘肃交通的‘八棵树精神’生动展现了公路人扎根一线、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勇挑重担的精神品质。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交通强国建设宏伟目标矢志奋斗、砥砺前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玉宏动情地说。
“我将以精神之光指引前行之路,努力为把青藏公路建设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而不懈奋斗。”青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职工秦亚伟表示。
9月5日,在庆阳举办的2025第三届交通运输文化交流活动上,宣讲团作为特邀嘉宾,向来自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干部职工再次展示了“八棵树精神”的风采,也让“八棵树精神”进一步走向全国,更加深入人心。
——走遍全省
在祁连山脚下风车的吱呀转动声中,在黄河奔腾的浪涛声里,在陇东田野麦浪翻涌声间,宣讲团成员铿锵有力的声音以磅礴之势在陇原大地绵延,与现场观众不断引起共鸣,激起奋斗热情。这场跨越千里的思想动员,如同播撒在陇原大地的火种,正汇聚成“交通强省”建设的燎原之势,与全省奏响共建交通强省、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的“奏鸣曲”。
“成不成才不要紧,关键要成人。”“我们的付出老百姓都记得。”“把平凡岗位站成巍峨路标。”“从一道光照向另一道光。”8月15日,宣讲团走进省政府办公厅,8名宣讲员深情的宣讲词深深打动了在场听众,并获得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副主任韩正宾的高度评价,“宣讲团成员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坚守,这些故事由点及面,串联成线,描绘出了我省交通事业发展的壮丽画卷,将‘八棵树精神’传递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来自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省大数据中心、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政府外事办等单位的481名干部职工,通过“现场+视频连线”聆听宣讲,并表达了聆听感想。“时代在变,但精神永恒,我们应接过前辈们的精神火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做一块坚实的路石,以‘八棵树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在工作中勇挑重担,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诠释初心使命。”省政府办公厅人事处侯倩表示。
时间回溯到今年4月14日,宣讲报告活动在“八棵树精神”起源地嘉峪关拉开帷幕,为期两个多月的宣讲按照河西片区、陇中片区、陇东南片区顺序开展,并走进敦煌市、省厅帮扶村,在14个市州宣讲17场。各市州参加观看单位包括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驻市州各有关单位,市直交通运输系统单位等,各市州分管领导、宣传部负责人到场主持、致辞。
“通过宣讲看到了河西的风、陇南的水、定西的山,感受到了新时代交通人心中有梦、眼里有光、手中有暖,‘八棵树’已成为陇原交通的一片林、全国交通的一方景,成为新时代交通人根与魂的眷恋、心与路的淬炼、血与火的礼赞。”金昌市副市长宋磊在聆听宣讲报告后说道。
“陇南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印证着交通人的坚强意志和奋进本色,全市将以此次宣讲报告活动为契机,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服务为民的动人故事中汲取前进动力,努力把陇南打造成甘陕川交界交通物流要地和‘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节点城市。”陇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进军表示。
“此次活动开展的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嘉峪关市将紧扣交通强国战略,统筹推进西部综合物流枢纽、陆港经济区、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强化全国骨干商品流通支点功能,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嘉峪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石福胜表示。
在张掖,干部群众誓言要打造河西走廊综合交通枢纽,让丝绸之路黄金段焕发新活力;在天水,建设者们喊出“筑路先锋”的口号,要为陇东南经济带铺设发展快车道;在兰州,城市规划者致力绘就“打造西北交通心脏”的蓝图,立志构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
“上接天线,下接地线”,为了让宣讲报告活动更进一步深入基层一线,宣讲团在完成甘南州连续2场报告后,辗转临潭县新城镇和王旗镇,为省交通运输厅驻两镇扶贫干部、当地乡镇干部职工奉献了精彩的宣讲,为扶贫干部带来精神食粮。“交通系统长期以来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帮扶村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都凝聚着交通人的心血。宣讲员们的故事是激励我们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推产业发展、开展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新城镇党委书记张继祖表示。
——走进企业
宣讲团成员豪情万丈的声音在国企办公楼宇间激荡回响,激发着产业工人们的豪情壮志。每场宣讲犹如一剂强心针,为国企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宣讲团走进全省15家企业宣讲9场,重点企业包括酒钢集团、金川公司、白银集团、甘肃物流集团、甘肃农垦集团、甘肃长城建设集团、中国联通甘肃分公司及铁塔公司、省公航旅集团、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到场主持、致辞。
“一代代交通人勇担使命,从祁连山下到陇东高原,从河西走廊到白龙江畔,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大动脉为甘肃经济腾飞铺就坚实通途。广大干部职工要将‘八棵树精神’融入企业血脉,以榜样为炬,以使命为帆,持续夯基培优、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勇毅追赶,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力量。”甘肃省长城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康晓云说。
“物流人和交通人流着相同的血液,甘肃物流集团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广大干部职工要用榜样力量激发干事创业的奋斗热情,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结构,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物流企业。”甘肃物流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铁强表示。
——走进高校
宣讲团成员激情澎湃的声音在高校礼堂久久回荡,青春的面庞上闪烁着理想的光芒。每场宣讲如同精神的春雨,滋润着青年学子们的心田,在他们心中播撒下投身国家建设的种子。
宣讲团走进省内16所高校宣讲16场,包括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天水师范大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陇东学院、河西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校、武威职业学院、临夏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医学院、省委党校中青班、嘉峪关开放大学,校领导到场主持、致辞。
“要引导学生强化自觉性,把基础性工作做到极致,鼓励青年学生将个人科研方向与交通强国需求相结合,让逢山开路的精神在实验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专职团干部魏波说。
“交通人的‘路’与医学生的‘医’,本质上都是一条‘为人民铺就幸福’的路。我们要将这份‘铺路精神’融入血脉,用日复一日的积累练就过硬本领,在基层医疗一线书写青春答卷。”甘肃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凯说。
“我是一名土木工程的学子,交通前辈们在艰苦条件下的坚守与奉献激励着我传承这种精神,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为交通事业不懈奋斗。”陇东学院学生王梓旭说。
——走进行业
宣讲团成员铿锵有力的话语在交通职工内心激荡。这场宣讲恰似春风,拂过甘肃交通人饱经风霜的面庞,在他们厚实的掌心里重新点燃了筑路架桥的豪情,让全行业更加团结一心,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9月10日,宣讲报告迎来汇报演出,厅党组书记、厅长柳鹏到场致辞,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军仁主持,在家厅领导、省厅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交通企业干部职工现场聆听。2024年10月28日至12月7日,第一轮宣讲报告在全省14个市州交通运输行业企事业单位举行了23场。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将深刻领悟、积极践行‘八棵树精神’,立足岗位实际,持续在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大力营造勇担当、善作为的浓厚氛围,奋力为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酒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靳贵升说。
“将把‘八棵树精神’作为坚持不懈的价值追求,时刻警醒、净化和鞭策自我,只要做好最平凡的事,那就是对‘八棵树精神’的最好诠释。”清嘉收费所团支部书记谢晓燕表示。 初心为炬 使命为舟激荡“八棵树精神”时代强音
“‘八棵树精神’是一代代交通人在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用勤劳、汗水和智慧,经过长期奋斗、孕育创造和提炼升华的宝贵精神和财富。”
“我是‘八棵树’的孩子,也是新时代的交通人,我深知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走进时一片荒芜,走出时一片坦途,大霍公路的建设历程,让我更加懂得甘肃公路人的坚守和初心……”
……
在宣讲主持人省公航旅集团兰州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公司张志华的缓缓引述下,7名宣讲员依次登台,或激情澎湃、或娓娓道来、或激情万丈、或徐徐如歌,宣讲员都是来自一线的交通运输基层职工,通过语言宣讲配合背景视频和音乐,立足自身岗位价值,讲述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抒发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的豪迈壮志,生动体现新时代甘肃交通人弘扬好、传承好、践行好“八棵树精神”的使命担当与价值追求。
来自省公交建甘肃路桥建设集团的郑岩,以《我是“八棵树”的孩子》为题,满怀深情地讲述了老一辈公路人郑占乾在20世纪50年代,怀着对公路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在艰苦的戈壁养路护路期间栽种树苗、栽种希望的过程,以及开辟酒钢矿区道路省道215线的艰辛岁月,抒发了在前辈的影响下矢志不渝为交通强国建设奉献力量的志气。当郑岩哽咽地讲到,“2021年10月21日,爷爷去世了,再也不能听他讲‘八棵树’的故事了……”时,现场鸦雀无声,观众潸然泪下,深深感悟到交通人在一穷二白的岁月艰辛创业的不易。
省交通投资管理公司王达君,以《迎难铸就“大霍路”》为题,讲述交通项目建设者克服酒泉马鬃山荒漠人烟稀少、风沙大、缺水、缺砂石料等恶劣环境,不断推进大霍公路建设的故事,当观众看到怪石嶙峋、风沙肆虐、人烟罕至的项目建设环境时,感到无比震撼,被交通人不畏艰险、挺膺担当的勇气所深深折服。
七次参加公路应急抢险救灾工作的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王海燕宣讲《用生命抢通“生命线”》,讲述参加5.12地震、暴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期间陇南地区公路抢险救灾故事。当这位“铁娘子”用坚毅的声音、果敢的姿态讲到肆虐的暴洪、咆哮的地震似乎要把大地吞噬,公路人却毅然选择“逆行”,用坚挺的身躯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现场观众为之动容,充分理解了交通人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高理念的铁血担当。
“当老乡们的土豆、宽粉源源不断从我管养的路上驶过,我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获评2024年“感动甘肃 陇人骄子”的定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张伟宣讲《只因心中有团“火”》。这位曾经的军人,如今的养护设备操作机械手,将补坑槽、清塌方、排隐患等细微工作做到极致,将平凡岗位站成巍峨路标,将青春热血铺洒在千里通途,他心中那团对工作热爱的“火”,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至高荣誉的鼓励下越燃越旺。
“以保障有力,让旅客满意,您有需要,小红帮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从事旅客服务部引导问询工作的王菲菲宣讲《小红帮您 一路相伴》,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的投运架起了新的“空中丝路”通道,“小红帮您”成员服务旅客的身影穿梭在宽广、现代、便捷的机场,王菲菲温暖而热情的声音仿佛将观众置身于机场服务现场,感受到了甘肃民航打造“小红帮您”金牌服务的生动场景。
“当灾难来临,当人民需要,不分男女,无关年龄,寒风黑夜、坚守岗位,我们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甘肃交通人!”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刘洁宣讲《抗震救灾 交通先行》,在12.18积石山地震灾害期间,甘肃交通人在极度寒冷的黑夜排危拓宽道路,跨越数百公里拉运活动板房8000多套,畅通灾区道路、保障灾区群众生活,交通应急抢险中的一幕幕动人场景,“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刘洁铿锵有力的声音,直击观众的内心,荡气回肠。
中国交通报甘肃记者站马琼晖宣讲《精神如炬 征程如虹》,面对家庭重大变故却依旧不忘初心坚守岗位的快递员宋玉凤,在8.28乌鞘岭隧道大巴自燃应急救援中不顾个人安危让群众脱离危险的杜煊、刘孝贤等高速救援、路政人员,饱受与家人分别之苦坚守木寨岭隧道建设一线的陈伟祥,榆中泥石流抢险救灾的张开发……一个个平凡故事塑造了甘肃交通人爱岗敬业的群像,成就了甘肃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开路先锋,强国有我,这是每名交通人的铮铮誓言。”马琼晖壮志豪情的声音犹如集结号,号召全体交通人凝心聚力,让“八棵树精神”如火炬一般熠熠生辉,让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气贯长虹。
匠心铸魂 奉献铺路全省凝心聚力成就时代风采
在热情似火的9月,在一场场雷鸣般的掌声中,宣讲报告活动暂时落下帷幕。这场生动精彩的宣讲报告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心筹备过程中的感人故事。
2024年4月,宣讲活动进入筹备阶段,省交通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在厅党组的安排下,通过赴武威调研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宣讲活动开展情况,邀请甘肃省朗诵协会、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等专家组织座谈,咨询文学、文化相关领域专家等方式,确定了宣讲主题、宣讲形式、宣讲人员等。
2024年6月,组织宣讲员撰写稿件,邀请专家、学者润色,反复打磨和修改完善宣讲稿件,反复修改宣讲视频,一遍遍组织宣讲员进行培训、彩排。
2024年10月28日,宣讲报告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企事业单位率先开展,在全省14个省属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组织承办下顺利进行。
2025年4月-6月、8月,在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下,在厅党组的全力安排部署下,宣讲正式走出行业,在全省进行巡回宣讲,并走进省政府办公厅。 2025年6月、7月,在厅领导全力协调下,宣讲团两次走进交通运输部党校,宣讲3场,正式实现走出甘肃、走向全国的目标。
宣讲期间,厅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协调,省交通文化宣教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对接各地宣传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提前沟通宣讲场地、参加人员、宣讲流程等事宜;技术保障人员连轴转调试设备,确保展示零失误;各地宣传部、企业、高校统一安排,交通运输局牵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全力配合,部公路局、部党校大力支持,积极组织保障宣讲报告顺利开展。上下空前团结,协调保障及时到位,会场组织井然有序,分工合作条理清晰,形成了齐心协力共同办好宣讲报告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
为保障宣讲呈现最佳效果,在宣讲前及宣讲期间,厅分管领导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断提出对宣讲稿件、视频反复修改打磨意见。宣讲员努力克服工作、身体、生活等方面的困难,第一时间报到,进行数百次的培训、排练,全身心投入每一场宣讲报告,努力以最佳状态向全省呈现一场场精彩宣讲。高强度、高频次的宣讲,虽然带来精神的高度紧张和身体的极度疲惫,甚至在甘南地区出现高原反应,但观众的热情和工作人员的精心保障消除了不适,增添了宣讲员的信心。
宣讲报告活动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交通报》在头条刊登宣讲报告活动报道,甘肃电视台、中国甘肃网、各市州日报跟进报道,各地融媒体中心,机关、高校、企业媒体平台及时跟进文字消息、图片合集、短视频等多形式的宣传报道,《中国交通报》平台“交点视频”直播观看达到52万人次,庆阳融媒体中心平台“掌中庆阳”直播观看量达到60万人次,甘肃交通运输公众号和微信号,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对宣讲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发表稿件100余篇,现场观众不断欣赏现场展示的宣传折页、海报、展板,对宣讲报告赞不绝口。
所有人用朴实行动诠释着“开路先锋”作为,这些默默付出的身影,共同铸就了这场震撼人心的精神盛宴,凝心聚力成就了甘肃交通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