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难,自古为叹。如今,一条条公路纵横巴蜀大地,破解山区之困。
2020年10月,交通运输部批复四川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高原山区公路建设创新等试点任务,要求在构建畅通安全的公路网、建立衔接顺畅的枢纽集疏运体系、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和加强高原山区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研究4个方面进行试点研究。
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克服高寒缺氧等难题,从马尔康雪域到稻城亚丁、从色达草原到泸沽湖畔,四川省公路部门一点点求证、一步步探索,以破解“蜀道难”的勇毅、“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实践,突破横断山脉、雪域高原的地理约束,探索发展路径。
“小交通量”的蜀道实践
高原山区,地广人稀,经济“脉搏”却需精准触达。
2021年8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制定《四川省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创新研究工作方案》,要求围绕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标准等内容开展研究。2022年9月,四川省政府印发《支持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若干政策》,明确针对高原山区交通量小、建设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制定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地方标准。2024年8月,《四川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技术规范指导意见(试行)》(简称《指导意见》)出台实施,重新定义“小交通量”高速公路如何建。
“《指导意见》的印发首先界定了四川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的范围,对深化建设等级分类及建设分区、强化运行速度检验、细化路线指标选定都给出了明确指导。”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建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炉霍至康定新都桥(炉霍至八美段)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项目率先试水:路基宽度因地制宜“瘦身”,纵断面指标放宽但运行速度严格校验,互通立交从“层层堆叠”变为“简约互通”,服务区从大而全转向集约化……路线纵坡优化59.1公里,总投资压减6%—10%,数据印证成效——这是四川用“绣花功夫”破解全国通用标准与高原实际脱节难题的生动注脚。
“小”的是体量,“大”的是理念。目前,炉霍至康定新都桥高速公路正加快推动各项开工准备工作,后续试点项目黑水至刷经寺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正加快开展。。一条条“小交通量”通道的探索建设,将助力四川推动高原地区、复杂山区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
普通国省道“换道超车”
在远景年交通量低、地形条件复杂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四川的高速公路暂难实现全覆盖,如何让现有路网“跑”出高效率?四川交通运输部门把答案写在548国道色达县色柯至翁达段改建工程的稳步推进中。
这条全长81.2公里的二级公路改扩建完成后,路线里程缩短5%,全线平均运行时速由55公里提升至67公里,最高运行时速可达80公里。秘诀在于“高速化”改造:通过增设视距台、超车车道、弯道视距屏幕等措施,减少纵向干扰;采取绕避场镇、增设牧道专用通道、设可逾越边沟和可返回边沟、提高路侧净区宽度等措施,减少横向干扰;同步设置桥隧结构物绕避大型地质灾害,进而提高公路韧性能力,限速论证进一步科学验证平衡安全与效率。
作为四川省首个高原山区普通国省道运行“高速化”技术体系试点,既是重要任务,更要论证重要方法。
为科学探索高原山区普通国省道“高速化”运行实施路径,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联合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在全省开展高原山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限速优化调整工作,通过建立全周期全链条协同机制,确保工程提速后的行车安全。
如今,伴随着548国道色达县色柯至翁达段改建工程霍西隧道等控制性工程的顺利完成,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编制的《高原山区普通国省道“高速化”工程技术指导意见》已现雏形,以局部提质实现“高速”通行的“蜀道方案”逐步开花。
227国道理塘至亚丁段、318国道新都桥段、帕姆林村至雅江县城东等多个“高速化”项目已通过安全评估,一条条普通国省道正通过“微创手术”脱胎换骨。
“四新”引领补齐留白
自主研发的原生草甸精准移植技术,实现69万平方米草甸“剥离—养护—回铺”全流程标准化作业,草甸移植利用率达100%、存活率85%;应用沥青路面面层抗紫外老化技术,让路面使用寿命提升20%以上……高原山区,久马高速公路的建设团队书写了从0到1的突破,而从1到10的生动实践也将在川西沟壑中铺展开来。
351国道夹金山隧道,在国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中首次使用TBM(全断面掘进机)施工,相比于传统钻爆法,缩短工期约1.5年,为工期紧张、地形复杂、高原缺氧等多重条件影响下的普通公路建设给出了参考答案。
四川省交通运输部门聚焦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州的路网短板,进一步完善布局,构建畅通安全的高原山区公路网。
“十四五”以来,甘孜州、阿坝州新增阿坝、九寨沟两个县通高速公路;截至2024年年底,两州普通国道三级及以上公路占95.3%,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占82.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得益于“高速化”改造,甘孜州的松茸出山只需半日……从“走得了”到“走得好”,条条大道正在川西高原的群山间铺陈开来,向着“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未来延伸。
路在脚下,行将致远。伴随着《“织密三州网”路网填白提质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的出台,以“通道补留白、网络补短板、枢纽补缺失”为导向,四川聚焦三州地区不同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