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三轮车碾过街巷的声音,是当下城市最鲜活的脉动。日均载着数亿件包裹,串联起“物畅其流”的毛细血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
从“快递小白”到“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在街巷里穿梭10年,将30余万件快递精准送达,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江西省宜春市绍远物流有限公司快递员李小明,用敬业雕琢璀璨“快递人生”,用真情守护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
从“门外汉”到“活地图”
“您的那个小本本,还带在身上吗?”
“那个笔记本啊?早不用喽!”
那个“笔记本”,是李小明从业之初绘制“派件地图”、摸索投放窍门的法宝,密密麻麻标注着只有他懂的符号。
2014年,35岁的李小明放弃南昌的小生意回到宜春,选择了快递行业。最初,对区域不熟悉、对客户不了解,像两座大山,挡在他派件的路上。刚好赶上“双11”,别人送完两趟,他一趟还没跑完,晚上分拣到凌晨,趴在包裹上就能睡着;第一次送生鲜,在菜市场愣是绕了三圈才找到摊位……
“不能让快递在我手上有延误!”李小明在心里暗自较劲。
此后,李小明每天提前两小时起床,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把每个巷子的拐角、每栋楼的单元门都画下来。听着车轮碾过街巷青石板路的“咯吱”声,他在“派送地图”上仔仔细细标注起来:“△”是老人独居,“□”是上班族午休时间,“☆”是需要送货上门的残疾人家庭……
如今,笔记本“派件地图”早已变成他脑中的“GPS”:“张奶奶住6楼腿脚不利索,王女士总买生鲜得赶早送……”像报菜名一样,他对每个客户的情况都门儿清,甚至仅凭姓氏和手机尾号,就能精准定位“明月南路216号”所代表的具体门牌号。把“大概”变成“精确”的较真,让他两三个月就追上了老员工派件速度,更创下10年无延误、无错投的纪录。
10年间,李小明累计投送30余万件包裹,行程超3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8圈,每一米路程都浸润着“小蜜蜂”般的执着。全国约400万“小蜜蜂”将各自走过的街巷交织成网,撑起了物流畅通“最后一公里”,激活了城乡经济流动血脉。
把微笑写脸上,
把“您好”挂嘴边
“您好,有您的快件请签收!”
千万次叩门声里,那句清亮的“您好”,早已成了李小明的职业印记,也像把钥匙,打开了无数扇陌生的门:凌晨5时许的老小区,他踮脚避开石阶上的青苔,叩响独居老人的木门;中午12时的写字楼,当包裹递给匆匆下楼的白领时,玻璃门上倒映着他额头的汗珠;傍晚时分的菜市场里,湿漉漉的水泥地上,他接过摊主层层裹好的海鲜包裹……
“你是怎么派件的!”某天,手机突然传出震耳的怒斥声:客户称少了件衣服,连珠炮似的责骂了十来分钟。
等对方稍微停歇,李小明凭着印象轻声报出了两个仅尾号差一位的快递单号——原来是商家分开发货了。3分钟后,客户在快递柜里找到了包裹,并在电话里接连“对不起”。李小明淡淡地笑着回:“没事,您收到货就好。”
“客户发火时,先当他们的‘情绪垃圾桶’,再做‘问题解决机’。”李小明解释道。
他负责的片区,超八成住户有他的微信,下单、改地址、查进度都习惯直接找他;遇到他临时调班,几位老人总会发消息问:“今天怎么没来”……在片区住户的心里,李小明送来的不仅是包裹,更是藏在纸箱里的期盼。
就这样把“客户至上”刻进日常,李小明用敬业、善良温暖无数用户。
从一个人成长到一群人同行
“听说您带的团队总拿第一?”
“不是我厉害,是弟兄们肯学。”
快递组里曾有个新手总出错,急得要辞职,李小明把自己珍藏的路线图拿给他,并陪着他在凌晨5时的街巷里一遍遍熟悉路线,用粉笔在墙上做好拐角标记。如今,那个新手成了片区“快手王”,上个月还拿了特别优秀奖。
为了提高打包速度,李小明常常领着徒弟们在仓库待到半夜:反复练习估算气泡膜长度,直到肉眼一看就知道该裁多长——全凭肌肉记忆和熟练度;教大家打包时重的放下面、轻的放上面,易碎品用气泡膜填满空隙,像包粽子般严实……现在,李小明组里人人有技师证,收入也随之增加。以前总抱怨辛苦的徒弟,如今天天追着要求练技能,“师傅,技术真的能当饭吃!”
在他的带领下,所在快递团队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形成了严谨、细致、高效的工作态度,把“快速、准确、安全、周到”服务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
全力以赴“导师带徒”,街巷里密集的“咯吱”声,是徒弟们共同成长的交响;和全国数百万“小蜜蜂”一起,以“小运输”带动“大流通”,创造出了“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天揽收快件超5亿件”的传奇,助力社会经济动起来、活起来。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惧千万事”。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卓越,“李小明”们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