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暑运大幕拉开,铁路、民航、公路等出行领域已摩拳擦掌迎接下半年的首个客流高峰。
记者了解到,各大旅游出行平台上,今年暑期旅游产品搜索量与预订量持续走高。出行目的地、客流量变化趋势均有新特征,亲子旅游、中转出行和首乘服务将成为今年暑运市场的三大关键增长点。
出游客流将同比大幅增长
OTA(在线旅行社)平台是出行趋势的“晴雨表”。暑运来临前,多家旅游、票代平台发布相关数据,记者综合平台数据发现,今年暑期,北京、乌鲁木齐、上海、广州、长沙、青岛等城市为国内出行热门目的地。据途牛旅游平台数据,截至6月18日,该平台的预订出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35%。
铁路部门的预计印证了这一趋势,7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9.53亿人次,同比增长5.8%,日均发送旅客1537万人次。
6月中下旬以来,机票预订也已进入高峰期,热门线路的机票价格已呈现小幅增长。值得关注的是,据同程研究院测算,今年暑运期间民航首次乘飞机出行的旅客预计将达到约600万人,对枢纽机场首乘服务需求较大。
亲子游、毕业游、研学游是今年暑期主要出游模式。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暑运出行趋势报告》显示,暑运民航国内航线亲子客群占比预计约为34.7%,国际航线的这一比例约为23%,较2024年同期均有所上升;学生客群中,国内航线学生占比预计将达到26.8%,国际航线学生群体占比将达到33%以上。另据途牛发布的《2025暑期出游趋势预测》,该平台暑假出境游预订人次将同比增长60%。
此外,今年暑运期间,中转联程出行方案正成为越来越多旅客的选择。北京、成都、昆明等主要枢纽城市的中转热度持续攀升,将持续迎来较大客流。这一趋势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暑运期间直飞航线票价普遍上涨,尤其是一线城市飞往乌鲁木齐、拉萨、昆明等热门目的地的机票价格涨幅明显;另一方面,中转方案往往能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运力增加服务加码
针对旅客出行需求变化,铁路、公路、民航、城市轨道等各领域精心制定暑期旅客运输工作方案,推出多元服务举措,为美好出行加码。
7月起,全国铁路部门安排增开临时旅客列车402列,全国铁路日均计划安排开行旅客列车1.15万列以上,同比增长5.5%。适应暑期旅游市场需求,将安排开行亲子游、研学游、红色游、康养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和银发专列,激活暑期旅游消费潜能。
在暑运来临前,北京动车段对配属动车组开展全面整修。随着前往东北避暑游客增加,7月1日起,京哈高铁京沈段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准运营。北京西站针对游学团和老年旅客团体较多的情况,在“036”候车室和第13候车室开设普速和高铁列车的绿色通道,为学生和老年团队提供“一条龙服务”,做到全程引导、重点交接。长三角地区,高铁列车上线79款全新餐食,涵盖轻食系列、儿童套餐、地域风味等多元品类,为旅客打造“舌尖上的移动餐桌”。
民航方面,今年暑运期间,上海浦东、虹桥两场预计航班量15万架次,同比增长5%;预计保障进出港旅客2455万人次,日均客流量39.6万人次,同比增长7%。国内区域,上海机场新开和加密至新疆多地、内蒙古满洲里等地航线。国际范围将新开、恢复、加密至哈萨克斯坦、日本、蒙古、丹麦、英国、俄罗斯、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多个热门城市航线。
上海机场以服务升级迎接客流高峰。暑运开启之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集中发布了一批服务产品。“中转最短衔接时间(MCT)”“24小时通关”“中转无忧”“浦乐GO小程序”“深夜驿站”“航延乐享”“失物速查”“爱宠随行”等服务,囊括了旅客乘机出行全流程。
青岛航空今年暑期进一步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国内方面,聚焦热门旅游城市持续发力,计划执飞航线54条,其中12条为新开国内航线。暑运期间还将推出系列特色主题航班活动,从文化浸透之旅到节日惊喜体验,为旅客带来更优质的乘机体验。
西南地区,四川成都多家航司在航线上竞相加码布局。自6月26日至7月2日,一周时间上新4条航线。
重庆黑山谷景区,以及贵州遵义、桐梓等地避暑旅游客流明显增长。G75兰海高速公路渝黔段作为传统避暑出行路线在7月初迎来出行高峰,周末等高峰时段预计车流量超过平时50%以上。
相关路段已提前进入暑运“备战”状态,7月3日,重庆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全面启动暑期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在各旅游热点服务区、收费站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打击非法营运、超载超限及各类网约车违法行为,并确保全路段服务区充电桩、加油站等设施正常运行。
新疆迎来避暑旅游热,自驾游客流增多。据新疆交投集团预计,暑运期间,其所辖公路车流量将达到4000余万辆。三岔口、和田服务区、骆驼圈子服务区3处主题特色服务区,将探索进一步拓宽交旅融合路径。各高速公路服务区升级基础设施,补充完善“司机之家”服务,扩大“同城同价”及乡村振兴专柜商品范围,实现室外休憩区、充电桩全覆盖,改善自驾游客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