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观测,位于南海的热带低压已于7月5日凌晨增强为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受其影响,7月6日8时至7日8时,广东东部沿海、福建沿海、浙江沿海等地将有6至8级大风,浙江东南部、福建东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
7月5日8时,交通运输部启动防御台风四级响应;6日8时,将防御台风响应提升至三级。连日来,交通运输部领导调度福建、广东、浙江、上海等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福建、海南、广东、浙江、上海海事局以及东海、南海救助局,要求扎实做好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压实责任,强化预警“叫应”,对重点船舶实施“点对点”预警,科学组织船舶避风,督促港口企业合理安排作业,加强航道设施检查检修和加固提升,持续做好公路防台风防汛工作。要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装备预置,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要求,及时发布出行提示信息。要高度重视水上交通安全,提前研判恶劣天气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督促客渡运企业和船舶及时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内河重点客运水域的应急力量部署。要强化公路安全监管,坚持以“防”为主,在“响应、巡查、管控”上完善措施、下足功夫,切实抓好公路安全风险管控各项措施落实。压实汛期公路安全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属地责任和领导责任,及时全面掌握属地暴雨预警信息,加强调度和响应的精准性,同时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动态更新完善“一张清单”,切实做好安全风险管控各项工作。
连日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做实末端喊醒“叫应”,按“行业主管部门、直属管理单位”双线并行原则,逐级“叫应”5560个一线点位;坚持调度跟着风险走,验证抽查行业主管部门和一线点位167个。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积极应对恶劣天气考验,连续5天开展日会商、日调度,督促公路管理单位和施工企业全力做好防范应对强降雨天气各项工作。
青海省交通运输厅持续推进汛期暑期交通运输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累计巡查排查公路1.8万公里,桥隧涵4200余座。坚决落实汛期暑期包保责任制,加大巡查巡检频次,对123处易受水毁路段安排专人蹲守,随时根据汛情变化配合交警部门管控。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紧盯台风动态,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强化力量预置,严格落实汛期公路安全风险管控机制,累计出动211台(套)机械设备、584人次应急力量,根据预警等级精准管控路段。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多途径开展预警“叫应”,持续开展公路路网风险隐患排查管控,强化港航、在建工程领域管控,全行业已集结应急队伍217支、6499人。
福建海事局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提前组织对辖区各类船舶数量、种类、避风水域、防台风措施等进行摸底排查;及时通过VTS、海岸电台播发台风预警信息,指导船舶尽早选择合适水域避风。截至目前,已劝阻149艘南下船舶避风或绕行。
浙江海事局连续5天开展会商研判,发布预警信息3.8万条,针对本次台风影响,温州、台州的客船已停航29艘,重点船舶均已落实上排冲滩、稳泊系泊、缆绳加固等措施。
广东海事局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加强与气象、海洋、应急等部门会商研判,通过VTS、海岸电台等手段多途径向航运企业、码头、船舶发送预警信息8775条,确保预警信息落实到基层一线和船舶、船员。
东海救助局将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分梯次做好救助力量预置,特别是针对浙江和福建等受台风影响的重点水域加强布防,做好各类抢险物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