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腹地,河南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北侧,郑州新郑综保区保税物流园已是广西企业的“大本营”。这里既能直接对接覆盖数亿消费者的中部市场,又可借助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等航线资源直达全球主要经济体。
近年来,河南积极主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广西同频共振,“中原象”与“八桂香”心手相连,谋划共建“内陆+沿海”双枢纽、打通“郑州航空港—北部湾港”陆海空通道、推动“内外循环衔接、陆海双向开放”,携手谱写跨地区合作“买全球、卖全球”新篇章。
一颗榴莲
成为豫桂合作的“红娘”
2024年8月25日,吉隆坡—郑州鲜食榴莲包机首航落地河南,马来西亚鲜食榴莲第一次进入我国境内,1500箱、净重15吨、10个品种的鲜食榴莲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正是这次马来西亚鲜食榴莲的“进口之旅”,拉开了豫桂合作的大幕。
“马来西亚鲜食榴莲成功进入国内市场,韦霞功不可没。”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郑州航空港区口岸管理局局长郭利超说,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霞全程参与这次活动,从考察果园到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在榴莲进口之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而在韦霞看来,有了郑州航空港区口岸管理局团队及郑州机场海关、郑州边检站等联检单位的通力合作,郑州航空口岸通关效率全国领先,为榴莲进口扫清障碍。
通过这次通力合作,双方迅速建立起互信关系,有了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展开更多合作的强烈愿望。
一个月后,还是这颗榴莲,再次牵起了豫桂合作的“红线”。
2024年9月24日,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盛大举行,在当天举办的“魅力之城”郑州市经贸合作交流会上,马来西亚榴莲产供销全产业链合作项目正式签约,吸引广西北港物流再次加盟,谋划进一步发挥广西国有企业和郑州航空港枢纽平台的优势,开启马来西亚—郑州航空港的海空联运、海陆联运新路线,全程冷链运输马来西亚榴莲液氮果,丰富榴莲进口的运输渠道,成为鲜食榴莲航空运输的有机补充。
在轻车熟路的第二次合作中,郑州航空港区与广西北港物流的关系又一次得到巩固和升华,为“中原象”与八桂大地的深度拥抱奠定了基础。
感情升温
豫桂一次次“双向奔赴”
在“榴莲合作”之后,豫桂两地朝着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合作迈进。产业协同和物流枢纽联动的全面发展,持续刷新着合作内容与形式。
今年3月5日,郑州航空港商品服务有限公司与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整合铝产品、棉花、花生、化工品等河南优势品类,与水果、橡胶、棕榈油、有色金属等北部湾特色品类,共同打造跨区域商品池,推动大宗商品交易,谋求实现从“物理联通”到“规则联通”、从“交易合作”到“生态共建”的跃升,构建“内外循环衔接、陆海双向开放”的大宗商品生态圈。
……
北部湾的清新海风,跨过山河吹到河南商都;中原大地的丝路驼铃,穿越关山奔赴西南热土。携手闯世界,“内陆+沿海”双枢纽呼之欲出。
不临海、不沿边的河南,向往更大的世界,东盟便是产业经济突围的重要方向之一。“郑州航空港区与广西多地多部门的合作,将进一步丰富豫品出海的物流形式,拓宽我省到东盟的贸易通道。”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振说。与广西携手开拓东盟市场,既是优势互补也是强强联合,将产生“1+1>2”的效果。
经过多年努力,东盟已成为河南省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焦作风神轮胎占越南卡车轮胎进口份额的15%、宇通新能源客车配件东盟方向年出口量约2.8万标箱、南阳香菇制品在东盟年销售额达50亿元……另一方面,越南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占郑州手机产业配套需求的40%,河南假发产业所需原料、河南美食所需的调味料也大多数来自东盟国家。
与此同时,河南到东盟之间的“距离”还在一步步“缩短”,河南首家国外航司中国区总部柬国航郑州代表处落户郑州、中国·郑州—泰国·曼谷GMS(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际公路运输线路首发、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南)国际货运列车踏上征程……
豫桂携手推动两地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在这场双向奔赴中,“中原象”跑得更快、长得更壮,八桂大地壮歌更响、桂花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