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通要闻

“轨道上的大湾区”渐行渐近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2025-05-13 08:22:40

5月5日,“五一”假期和第137届广交会双双落下帷幕。节日期间广州地铁线网客流总数达4797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近千万人次,整体客流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7.8%。“五一”假期首日,广肇、广惠、广清、广州东环四条城际铁路单日客流量高达23.9万人次,其中广肇、广惠城际发送旅客20.8万人次,创“四线”贯通运营以来的历史新高。

流量登顶的背后是交通人的不懈努力,票制互通、支付兼容,“四线”贯通让跨城如同“串门”。

交通网络的融合程度决定区域协同发展的高度。经过多年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内轨道交通逐渐形成“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三级网络,“轨道上的大湾区”渐行渐近。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围绕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贯通运营面临的工程技术标准、信号制式等差异问题,聚焦多建设主体、运营主体及多层次轨道交通互联互通需求,加快梳理并深入研究制约“四网融合”的关键堵点,加快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互联互通。

科技创新打破互联互通壁垒

干线铁路承担跨省运输任务,城际铁路服务都市圈通勤,市域铁路连接城乡,地铁覆盖城市内部,彼此间存在制式不统一、标准不统一和管理不一致等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多种轨道网络融合发展、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为统筹研究解决“四网融合”重难点问题,2021年,广东省印发“十四五”铁路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统一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线路信号制式、车站长度,将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引入具有市域功能的城际铁路(都市圈城际铁路)。

2024年5月,国家铁路局和广东省政府联合印发实施方案,以大湾区为试点,推动轨道交通标准衔接、装备统型、安检互认、票制互通,构建不同建设主体、运营主体、技术制式接入制度,为实现大湾区轨道交通路网、车流、客流畅通奠定基础。

融通之路越走越顺。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加速“四网融合”科技创新攻关,推动以广清、深惠、深大城际铁路为试点线路,开展CBTC和CTCS(中国列车控制系统)双制式车载切换技术等关键技术专项研究。国家铁路局组织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制修订《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等8项行业标准,编制完成《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基础设施、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动车组等4项区域性行业标准,打破不同建设主体、不同运营主体、不同制式轨道交通之间互联互通的壁垒。

一次购票一次支付便捷出行

今年1月起,旅客乘坐广深城际铁路、珠机城际铁路无需提前购票,可直接扫码乘车、出站。同时,乘坐两条城际铁路的旅客,只需过检票闸机“一道关”就能轻松到达站台。交通运输部门通过实施“验检合一”措施,有效减少了旅客的候车环节,让出行更高效、便捷。

近年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开展票制互通、清分清算、安检互信等研究,积极拓展“一次购票、一次支付”服务模式,研究构建广东省铁路运营监控调度指挥平台,推动自主运营城际铁路一体化、网络化运营。

不远的将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形成“主轴强化、区域覆盖、枢纽衔接”的多层次轨道网络,主要交通枢纽内多种出行方式“无缝”衔接,实现一票通达、人享其行。

政府信息公开 交通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