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交通运输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系统排查公路交通行业灾害风险隐患,强化整治和管控措施,切实保障汛期公路出行安全。
灾害风险落图叠加,提升排查广度
为高质量做好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交通运输部共享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风险普查数据,获取高速公路5公里廊带范围内地质灾害点数据和全国山区中小河流50年、100年一遇淹没范围图等,开展全国高速公路路网落图比对叠加,分别形成地质灾害疑似风险点路段清单和山洪淹没区风险路段清单,一并下发各省进行现场排查复核,助力各地全面、精准开展排查。
构建“双控体系”,实现风险隐患精准识别与动态管控
全域覆盖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打造立体化排查网络。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2025年汛期公路灾害风险隐患排查行动方案》,按照“广泛覆盖、突出重点、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的原则,统筹路域内外灾害风险隐患,围绕边坡、桥涵、隧道以及防洪、排水设施等全面开展涉灾隐患点排查,针对基础保障设施和管理机制等开展自查,建立管理隐患排查台账,构建“涉灾隐患点+风险路段”双控体系,科学划定灾害风险隐患等级,分类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措施,切实提升公路基础设施防灾抗灾能力。
技术帮扶“下沉一线”,提升基层专业排查能力
交通运输部组建由岩土、桥梁、隧道等多专业专家组成的“帮扶国家队”,共计6个组、11支队伍、120余人,分片区下沉基层一线,按照南北时序梯次开展汛期公路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技术帮扶。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案例复盘”的帮扶模式,累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超2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排查工作专业性和规范性。按照“发现一处隐患,解决一类问题”的原则,针对排查出的具体隐患点位,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剖析,对灾害成因、类型以及危害程度等进行归纳分类,指导基层人员举一反三,排查类似致灾环境下的公路设施风险隐患,并从预防和处置两个层次提出针对性的帮扶建议,进一步指导完善重大隐患处置方案,为公路汛期风险防控提供了有效支撑。
清单销号,确保公路交通安全度汛
交通运输部对照灾害风险隐患动态清单台账,指导各地按照“一患一档”原则开展处置和管控,及时做好闭环管理。通过开展工程整治措施和加强监测预警的方式,降低灾害风险、消除灾害隐患,对于一时难以整治的点位,采取加强通行管控的方式,加强安全通行保障。明确整改责任主体、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限,确保每一个风险隐患及时有效整改。加强对整改情况的跟踪复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整改责任压实到岗、落实到人。
面对极端天气频发、灾害风险交织的严峻挑战,交通运输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全力推进汛期公路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为人民群众夯实安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