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轰鸣声在南海救助局海口基地响起,B—7358救助直升机转动着螺旋桨掀起一阵强烈的气流腾空而起,将遇险人员稳稳地放在“南海救111”轮甲板上……大家纷纷惊叹不已。
3月19日,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共同主办,中国交通报社参与协办的“守望安宁:海洋文化与救捞”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现场举行了南部海区海空立体联合演练。演练呈现的场景只是南海救助第一飞行队救援行动的一个缩影。
“但凡遇险人员有1%的希望,我们一定尽100%的努力,哪怕自己承担更多的风险。这么多年的救助经历肯定是有遗憾的,但是唯一能做的就是每一次都尽力,让自己问心无愧。”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搜救队长余远洋说。当被问及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救助经历,余远洋并没有提及那些惊天动地和惊涛骇浪。“一次救援我们救出一家四口,他们非常感激,说让小孩长大了也要成为像我们一样的救援人员。”余远洋说,这份来自人民的信任和肯定最让他感动。
一旁的南海救助局救助船队高级船长莫景贤,黝黑的脸庞透着被岁月雕刻的痕迹。“我从学校毕业就在船上工作了,值班最远到三沙,每次出去一趟至少3个月。”莫景贤说,这样的工作自己坚持做了30年,“我们在海上就是为了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守护更多家庭的幸福美满。”
就在采访过程中,险情又发生了,南海救助局派出力量再次逆风而行。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救助直升机在崇山峻岭中千里驰援;在“桑吉轮”燃爆事故处置中,“四勇士”在烈火毒烟中奋勇逆行;在重庆万州坠江公交车打捞任务中,潜水员在75米深的水下湍流和淤泥中逐寸探摸搜寻;在海南琼海洪水大救援中,4架救助直升机和应急抢险队昼夜穿梭接救遇险群众;在辽宁瓦房店,为解救困在沉船桅杆上的渔民,救生员借助直升机上的几十米钢丝绳在狂风巨浪中反复摆动,搭起生命之桥……2024年,中国救捞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616名,成功救助遇险船舶58艘,成功打捞沉船62艘,直接获救财产总价值约67.68亿元。
据了解,本次“守望安宁:海洋文化与救捞”主题宣传活动时间为3月至6月,将分别在我国东部海区、北部海区、南部海区组织线上线下展示活动,同时长期开展“‘救’在你身边”科普志愿活动、“救捞人在一线”线上展示活动,通过海洋文化展现我国海上救助打捞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让公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救捞行业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提升水上交通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