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辖区船舶交通流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未发生较大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率0.017‰,较2023年下降41.4%……2024年,深圳海事全面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服务航运发展更加主动,辖区水上安全形势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有力彰显了海事人的担当作为。
1月8日,记者从2025年深圳海事工作会议上获悉,2025年深圳海事将立足“三个定位”(立足海事系统“排头兵”、改革发展“试验田”、中国海事国际化现代化“窗口”的定位),持续建设“全球最安全的港口、通航效率最高的港口、营商环境最优的港口”,全力推进海事“五项尖兵工程”,助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实现大飞跃、大提升,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2025年,深圳海事局将在全力推进海事“五项尖兵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包括持续优化航运营商环境,全力抓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经验推广与新任务实施,扎实开展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抓好搜救应急和防汛防台风工作,深化海事领域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海事信息化设施装备迭代转型,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编制,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助力航运经济稳步向好
创新实施一次性船位报告、一体化锚泊管理及重点船舶“四直”等五项便利化海事服务举措,上线全部20个锚地306个锚位预约功能,推出重点船舶“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等七项具体措施……2024年,深圳海事局高效推进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工作,促进珠三角水上交通运输降本增效,有力保障深圳港航经济安全绿色发展。
据了解,随着西部水域涉水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和涉水新兴业态蓬勃发展,2025年深圳辖区通航环境、通航秩序将更加复杂,叠加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强降雨、强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安全态势将更加严峻。
面对航运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深圳海事如何进一步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助力航运经济稳步向好?
会议指出,要全力推进增强涉海事务整体合力尖兵工程,内促融合,在海事领域率先打通区域间规则机制壁垒,建设更高水平的珠三角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外强协作,发挥海事在促进航运业、港口产业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度融入区域治理与发展规划大局,加大与海关、移民等口岸单位的协调联动力度。全力推进服务国家战略和港航经济发展尖兵工程,突出高水平,主动对接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落地需求,发挥海事垂管优势,加快国际船舶登记中心建设运行与配套制度完善,打造国内高端航运服务集聚区。聚焦高质量,发挥海事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新三样”出口监管服务模式,加快推动深圳建设船用清洁燃料加注中心,试点甲醇燃料加注业务等,打造一流船用绿色燃料加注安全监管样板。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2025年,深圳海事将全力推进提升水上安全监管质效尖兵工程,着眼长远机制,解决根源问题。在水上安全监管中担当“主角”,牵头全面加强涉海安全全链条管理。深化水上交通安全共享共治,推动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核心数据融合共享。统筹开展水上交通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及各类专项整治,打造船舶航行全过程不违规不违法标杆,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沃土。会上,深圳海事局为3家深圳辖区航运公司、27艘深圳籍船舶和66名深圳船长颁发2024年全国安全诚信公司、船舶、船长荣誉表彰奖状证书。其中,深圳辖区航运公司荣获全国安全诚信公司数量占比为全国占比水平的5倍;深圳籍船舶荣获全国安全诚信船舶数量排名全国第四;深圳船长荣获全国安全诚信船长数量排名全国第一。
建设高素质队伍 推进高水平开放
为助力深圳打造世界领先海事之都,以高质量党建助力深圳航运高质量发展,会上,深圳海事局携手深圳辖区首批24家航运公司,共同成立深圳航运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党建联盟。该联盟为深圳首个航运领域党建联盟,旨在以党建引领、政企互动、行业联动的形式,打造涵盖“党建+海上安全共抓”“党建+航运产业共建”“党建+营商环境共促”等在内的工作机制。
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华指出,2025年深圳海事要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锻造海上铁军尖兵工程。立足自身,打造服务深圳航运经济、海洋经济发展尖兵队伍,开展行政执法质量效能提升三年行动,加强基层海事执法力量建设。引领行业,发挥海事作用引领航运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船员队伍党建、港航企业共建,将深圳打造为高素质航运企业、船长、船员聚集地。
此外,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有效提升深圳海事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2024年,深圳海事牵头完成国际海事组织航行、通信与搜救分委会第11次会议等参会任务,全年共提交9份国际会议提案并获通过,为我国航运业营造良好的国际航运规则环境。
会上提出的全力推进扩大深圳航运国际影响尖兵工程,为深圳海事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指明了方向。
对此,王建华进一步解释说:“要走出去,发挥海事直接参与国际事务优势,深度融入国际航运政策、规则、标准制修订,在航运业全球治理体系中持续发出‘深圳声音’。探索打通深圳与中国香港、新加坡涉海政府部门、行业组织、航运企业定期学习交流渠道,打造航运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深圳模式’。要引进来,在LNG监管、船舶监督等方面,先行探索与国际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对话平台建设。依托前海合作区构建深港合作新框架,在海事领域率先完成管理要素联通、规则机制贯通,推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型开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