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解读 >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 媒体报道

听从行业使命召唤 服务交通科学发展——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十一五”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交通报》    2011-08-26 12:29:00


  海事卫星地面站规划图。 
 
  通信信息中心开发的“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服务上海世博会。


  从部机关信息网络维护到制定通信导航标准,从汶川地震应急通信到索马里护航通信保障系统,从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到北斗民用产业化示范工程……上述事件有的庞杂精细,有的紧急重大,有的前沿尖端,但他们都指向了同一个名字——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以下简称通信信息中心),如今的通信信息中心,作为交通运输部信息化技术支持保障单位,如同苍松巨木,根植于交通运输发展的沃土,而他的服务已经由交通运输部发展到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乃至社会的各个领域。

  “十一五”期间,通信信息中心经历了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五年。在转型发展上,实现了从应急通信向定位导航和信息应用领域的扩展、从关注自身通信系统运维向重视行业信息基础网络运维保障能力的转变、从水上安全应急保障向陆上、航空信息通信服务能力的延伸,并按部要求,开始发挥行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保障的新职能。在综合实力上,经济规模较2005年增长3倍,人才结构由单一的应急通信扩展到网络和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等,架构起信息化发展处、标准所、信息所、安全应急工程中心、导航中心等新的信息化技术支持保障部门;在行业和社会贡献上,全面增强了对部网络服务和行业的遇险、安全、应急保障,在国家遭遇自然灾害、社会突发安全事件时刻,以及国家大事要事的关键时刻,第一时间发挥出安全应急通信保障和信息服务的关键作用。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通信信息中心围绕“打造电子政务安全信息港,缔结现代交通物流产业链”的战略发展目标,确立了“一个战略转移、两个能力提高、三支队伍建设”的“一、二、三”发展战略,(一个战略转移:由接入服务向应用服务、内容服务转移;两个能力提高:提高为政府、行业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业务拓展能力;三支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精干的业务开拓队伍;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队伍。)行业信息化基础性资源建设初具规模,信息化技术支持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安全应急、公益通信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为行业服务作用得到了很好地发挥。

 

尽职为部服务

夯实行业信息化发展基础

 

  作为交通运输部的信息化技术支持保障单位,通信信息中心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运维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畅通,很好地履行了部赋予的各项职责。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通信信息中心确保海事卫星、搜救卫星、程控电话交换系统五年“零故障”运行。建成交通运输行业专网和覆盖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视频会议系统、IP电话系统。成功阻止了每年上万次计算机黑客及病毒对部信息网络的入侵,自主研发船舶遇险安全数据管理系统软件,组织开展了行业通信导航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交通运输部信息通信导航标准委员会设在通信信息中心,该标准委员会在“十一五”期间共计完成标准制修订项目64项,其中国家标准项目12项,行业标准项目52项。其中属于《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标准建设方案(2007-2010年)》的有35项。

  通信信息中心高度重视构筑信息化基础资源。在部支持下,结合通信信息中心安全应急工作基础,突出围绕健全行业信息化基础网络和探索数据中心体系发展开展工作,基本形成以海事卫星、低极轨道搜救卫星、交通应急宽带卫星为主要组成的立体化安全应急交通卫星网,步入国际先进行列。通信信息中心与部属相关单位和相关省厅通力合作,为部决策整合建设战略性资源全国高速公路光纤联网信息通信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围绕构建行业数据中心体系和信息资源整合,通信信息中心开展了广泛探索:结合部网管中心运维保障以及部“三合一”、“六合一”等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研究部机关信息化系统资源整合及运维整合方案,启动部级数据中心前期工作,联合有关单位开展“行业数据中心体系框架和相关技术研究”,开展发改委组织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交通运输数据中心”研究,研发成功由上海世博会道路运输安保催生的“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项目。2010年7月,通信信息中心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圆满承办了首届交通运输通信信息中心主任会。

 

重大事件重点保障

应急通信夺取第一时间

 

  随着近年来国家重大事件以及突发灾害的增多,应急通信技术保障已逐渐成为通信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应急通信,时间紧任务急,而且不容失误,通信信息中心用在雪灾救助、地震救援、奥运保障、南极科考、新闻媒体、森林防火、核废料运输、舟曲泥石流等国家重大和突发事件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证明了这是一个能战斗的集体,他们在关键时刻发挥出了关键作用。

  在汶川地震期间,通信信息中心第一时间向救灾现场提供通信保障,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申请了最高12倍的卫星带宽资源,系统运行及时保障了现场卫星终端设备的通信畅通,确保救援任务的顺利开展。

  从2008年12月开始,通信信息中心先后为海军9批次护航船舶提供通信指挥、位置检测和支持保障服务,监控船舶近3000艘次,报位次数超过20万次,让交通运输部、中国国家搜救中心(RCC)和军方等相关部门领导可以快速的了解护航情况。同时,利用高速率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实现视频和语音信息的实时传输,使各部门各级决策者可以实现远程指挥和调度。有力的通信保障和信息支持,保证了护航行动的顺利实施。

  2009年,通信信息中心为保世博会车辆安全,自主开发出重点运营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保证了交通运输部负责的道路运输安全护城河任务完成,并在国庆期间进京烟花爆竹运输监管、广州亚运会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和“两客一危”运输车辆动态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该系统又在近日举行的深圳大运会上得到了充分应用。

  2009年3月,通信信息中心通过竞标承担了LRIT(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的国家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开发建设任务。截至目前,系统已经加入2520艘船舶,其中中国旗船舶1296艘,香港旗船舶1224艘。该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识别和跟踪船舶,相关信息可用于反恐、环保、搜救和航行安全等领域。通过对船舶历史轨迹的分析,可以对某条具体航线或航路的交通流量进行统计分析,为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探索信息技术前沿

服务能力更上层楼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通信信息中心清晰的认识到,要想满足行业及社会快速增长的信息技术需求,通信信息中心自身的能力建设和技术研发时刻不能松懈。

  据了解,通过内部深化改革,调整专业结构,通过竞争上岗,通信信息中心重点引进计算机应用、通信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等领域的技术人才,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走自主创新之路,科研实力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针对行业发展需求,通信信息中心向科技发展倾斜,加大科研投入,围绕安全应急、定位导航、信息通信三大技术领域,形成创新发展新局面。据了解,通信信息中心承担部级科研项目18项,开发新技术产品10款,取得软件著作权21项,专利3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自主开发科研成果40 余项,实现100%的生产力转化,其中6项科研成果已被列入科技部减灾实用技术。

  在安全应急方面,通信信息中心承担部海事局国际海事组织履约项目“中国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LRIT)”的开发建设任务,实现了我国水上交通各级主管部门对船舶的远程监视和跟踪,提高了船舶管理安全和搜救管理能力;开发建设“索马里护航监控系统”,实现对中国通过索马里亚丁湾海域船只护航商船和海军军舰的实时监控和调度管理,为各部门实时了解索马里护航情况提供了条件;针对中小型非履约船舶的海上遇险搜救领域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实际需求,开展了科技部863项目“基于船载移动基站的海上定位技术与海上搜救应用示范”,实现了报警信息获取,遇险船舶定位与搜寻,搜救信息传递、状态评估和信息共享。

  在定位导航方面,通信信息中心承担了国家北斗示范项目,推进我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交通行业的应用,促进了中国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交通领域内应用的全面探索和普及;承担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的建设和开发任务,实现行业现有动态监控资源整合,建设全国车辆动态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了重点营运车辆动态数据跨区域交换,解决各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对外省车辆无法监管的核心问题。该项目成功完成了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车辆进行跟踪、管理的任务。

  在信息通信方面,通信信息中心开发实施湖北、山西、福建等省的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初步建成省级公路交通数据中心和公路管理、道路运输等二级业务数据中心,实现交通运输行业之间、应用系统之间数据有机整合和交通系统内部数据共享;开发建设基于船舶位置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综合指挥管理和搜救平台,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移动目标管理系统,为小型企业和个人提供Web位置和数据服务;开发建设Inmarsat-C 中文电邮平台CMail+ 系统,实现船舶Inmarsat-C系统和互联网的连接及船舶与陆地网电子邮件、短信、传真的通信,通过与合作地面站的连接,实现Inmarsat-C系统业务全洋区覆盖。

  在进行信息前沿技术探索的同时,通信信息中心还不断强化中心信息化项目建设。

  据介绍,通信信息中心启动了交通运输卫星运行管理中心项目,打造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交通应急宽带VSAT通信系统中心站工程、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C/F系统升级及遇险安全信息通信平台工程、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安全监控及配套基础设施改造等工程全面启动,“国际海事卫星第四代星业务北京关口站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通信信息中心通过国际海事卫星运行系统增强业务建设,实现海事卫星3G通信与我国专有用户应用的最终衔接,向用户提供海事卫星海、陆、空领域的话音、数据、视频通信,填补了我国移动卫星宽带业务应用的空白,项目获得了2010年航海学会一等奖。通过构建中心信息化办公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系统融入到中心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成为每个职工的常规工作平台,信息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得到真正体现。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大事记

 

  更名为“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经中编办批准,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交通通信中心更名为“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2010年5月10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通知》,对中心职能及机构进行调整,标志着通信信息中心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编制“十二五”暨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

  以“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为依据,以落实职能、深化改革、加快转型,服务现代交通运输业为目标,通信信息中心编制完成《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十二五”暨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为未来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构建天地一体信息通信网络平台

  经过多年努力,中心已基本形成以海事卫星(Inmarsat)、低极轨道搜救卫星(Cospas-Sarsat)、交通应急宽带卫星(Vsat)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交通安全应急卫星通信网。 “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联网工程”在部大力支持下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9月通信信息中心起草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部级审查,天地一体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初见端倪。

  海事卫星第四代北京关口站建设顺利推进

  在部领导及相关司局大力支持下,经过通信信息中心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海事卫星第四代星北京关口站建设所需的100亩土地,最终获得北京市、国土资源部的审核批准,为推进海事卫星第四代星北京关口站建设,及未来把国际移动卫星地面站建设成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签约中关村科技城

  2011年6月,通信信息中心与北京市政府正式签定了《北京市政府支持中关村科学城第三批建设项目协议》,并获得了由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国家交通运输物联信息产业创新园”和“国家移动卫星产业创新园”两块名牌。北京市将正式启动对通信信息中心“交通信息化”和“移动卫星通信”两个方向产业化发展的支持。

  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建成运行

  2010年4月14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及动态信息公共交换平台工程正式运行,该平台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道路运输安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服务和保障作用。

  为索马里护航船舶提供通信保障

  从2008年12月开始,通信信息中心先后9批次为海军护航船舶提供通信指挥、位置检测和支持保障服务,监控船舶达近3000艘次,报位次数超过20万次,有力的通信保障和信息支持,保证了护航行动的顺利实施。

  为灾害救援和重大社会事件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2010年,在抗击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强台风侵袭沿海等重大自然灾害及重大社会事件中,通信信息中心发挥海事卫星通信资源优势,为国家各有关部门和行业提供安全应急通信服务保障,受到温家宝总理、李盛霖部长表扬及有关部门的好评。

  承办首届通信信息中心主任交流研讨会

  2010年,通信信息中心牵头承办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后,召开的首届交通运输通信信息中心主任交流研讨会。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通信信息中心更名及承担信息化职能后,第一次在行业内从履行信息化职能角度展示身份和形象。

  科技创新屡获殊荣

  通信信息中心杨洪义、何惠良、林榕和王永明等4位同志以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突出业绩,分别获得交通运输部“十一五”科技特殊贡献奖、优秀科技人员、优秀科技管理人员荣誉称号。

  由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的《海事卫星宽带业务地面支撑系统》、《海事船载无线综合通信系统》两个项目分别获得2010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


政府信息公开